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2 道试题
1 .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积淀着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感。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     
①表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②能够为更多的人走近中国、品味中国文化开辟新的空间
③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丰富春节的世界意义
④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往中融为一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政治试题
2 . 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其滥觞于唐代巩县窑,辉煌于大明永乐、宜德两朝景德镇珠山“御器厂”,是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科技、贸易、人文与艺术交流中共同催生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伴随着青花瓷的传播,中国人的技术、品味以及生活方式亦逐渐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欣赏、推崇。由此可知(     
①青花瓷是不同文化交融和合的产物
②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吸收外来文化有利于获得对方认同
④青花瓷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追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3 . 2023年10月14日,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文明互鉴   文明共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旨在传播最新、最美、最好北京,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为“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营造良好氛围。来自美国、意大利、希腊、埃及、土耳其等6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百余名国际媒体高管和“一带一路”记者组织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举办此论坛(     
①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加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接,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③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④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

当我们在一幅画前驻足、当我们在一支旋律中沉思、当我们越过语言的藩篱在一部小说里与遥远的灵魂相遇,那时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来自哪片土地、说着哪一种语言,都不再是彼此理解的障碍。那一刻,我们确知,人类的观念、情感可以越过地域、民族、文化的区隔而彼此相连。这种交流将推动人类在极速变幻、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领会人类共同的命运,领会中国的道路、方案和智慧可以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选择。

文艺是“世界的名片”,其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流浪地球》《三体人世间》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破圈传播,它以艺术的方式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既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向各国人民展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交流。


(1)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推动中华优秀文艺作品扬帆出海的积极意义。
5 . “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入冬了,天冷了,中国的军大衣却在海外迎来了“第二春”,出口量暴增,价格也水涨船高。平平无奇的军大衣,为何在国外如此受欢迎?近年来,中国的文化影响力逐渐扩大,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服饰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这启示我们要(     
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②讲好中国故事,让国外民众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自信自立,维护好民族文化这一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 . 柘荣剪纸始于唐、盛于清,随中原士庶南徙而流入,保留了中原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的特点,剪纸外形随意挺劲,质朴粗犷,布局轻松写意。在后期发展中,柘荣剪纸受南方剪纸风格影响,细节处理上更显严谨、秀丽,由此形成了兼具粗犷随性之外形、细腻柔美之细节的独特艺术魅力。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     
①勇于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成果
②在交流交融中丰富和发展
③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具有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4更新 | 29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江西专版)02
7 . 舞剧《五星出东方》中“锦绣”舞段惊艳亮相兔年春晚。舞者们用端庄温婉的“锦绣摇”、顿挫有力的“红袖绕”、含蓄内敛的“汉俑转”,配合现代化的灯光、舞美、信息技术,让博物馆中的汉代舞俑活了起来,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传奇国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的魅力。该舞蹈的创作(     
①通过综合创新,使中华文化得到别国别民族高度认同
②融通不同资源,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传承方式
③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中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④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亚运会为媒,杭州敞开热情怀抱,向世界呈现绿色亚运、科技亚运之美,展示各方携手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亚运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一个重要标志。绿色亚运,就是要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办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首个大型“无废”赛事,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其余均为旧馆改造提升而来,既节约了办赛成本,又有利于赛后惠及百姓。

(1)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能加深我们对实践知识的理解。结合材料,谈谈对实践的理解。

[和合文化震撼心灵]

亚运会开幕式通过地屏、立体透视网幕的配合,加上裸眼3D、AR+AI等先进技术,将一系列体现浙江人文、历史和发展的元素“搬”到舞台之上。杭州亚运会开幕恰逢中国传统节气秋分,当这场盛大的活动与传统的中华文化相连,一种绵长且深厚的文化力量在舞台上展现。从宋韵与芭蕾共舞、音乐剧与越剧同歌中,观众读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包容。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阐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对举办其他文体活动的启示。

[数字点火创意十足]

本届亚运会的开幕式打造了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首次将实物烟花改为数字烟花。

为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点火仪式,导演团队翻阅了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的大量案例,最终认为点火方式要回归体育的本体——强身健体,而这绝不是几个人或几群人的事,应是全民的事情。为了让更多人参与点火仪式,导演团队首创了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全民共同参与。开幕式当晚,上亿人次的线上数字火炬手的“小火苗”汇聚在钱塘江上,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数字人的形象,和现场的火炬手走到火炬台前,共同点燃主火炬。

(3)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亚运会导演团队是如何通过创新思维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的。
2024-02-06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六校稳派上进教育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期末
9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唯美的唐诗与雄浑的交响乐“奇妙”融合,2023年11月10日晚,一场跨越古今、融汇中西的视听盛宴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中美顶尖乐团奏响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之声。当“李白”遇见“贝多芬”,这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互动,更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心灵共鸣。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用音符交流情感,坚持文化对话走深走实
B.用艺术推动东西文明互鉴,打造文明共同体
C.坚持“洋为中用”,增强对西方文明的认同
D.推动中西文化跨越时空,实现交流互鉴
10 . 2023年4月25日,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西安举行。大会认为,亚洲文化遗产是亚洲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亚洲人民乃至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财富。当今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世界文明百花园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明间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由此可见(     
①亚洲文化遗产丰富了文化的内涵②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文化交流互鉴助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