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7 道试题
1 . 2023年4月25日,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西安举行。大会认为,亚洲文化遗产是亚洲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亚洲人民乃至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财富。当今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世界文明百花园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明间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由此可见(     
①亚洲文化遗产丰富了文化的内涵②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文化交流互鉴助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中国茶文化以谦逊内敛的方式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西方酒文化以热烈奔放的美体现西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我们也可以围炉而坐,茶酒共饮。正如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说的那样“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材料表明(     
①茶文化与酒文化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文化有差异才能和谐共存
②中西方经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文化的特殊性
③以兼收并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养分,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新路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8更新 | 22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3 .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双方将以中法文化旅游年为契机,全面加强在文化遗产、视觉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中法两国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这有利于(     
①融通中外文化、实现综合创新
②推动中法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统一
③推动文明互鉴,维护文化多样性
④我国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8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政治试卷
4 . “秋分”是丰收时节。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0届亚运会在秋分之日开幕,秋分元素呈现在开幕式中,别有一番韵味。历经8年筹备,杭州办好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盛会,正是丰收时节最美的收获。杭州亚运会(     
①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撑
②能推动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
③是展现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
④能增进亚洲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全面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8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政治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岁末,舞蹈“科目三”刷屏了。据称“科目三”最早出现在广西的某场婚礼中,是一种当地人自创的舞蹈,用于庆祝新人喜结连理。因为简单易学、动感十足,可复制性高、可传播性广,“科目三”火遍大江南北。

不仅如此,“科目三”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掀起了中国流行元素的海外模仿秀。世界拉丁舞冠军乔安娜在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上以娴熟的技巧领跳“科目三”;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天鹅湖》在沈阳盛京大剧院、常州大剧院表演谢幕时集体加跳“科目三”……

一时间,“科目三”以网络时代年轻人独特的交流方式,实践了一场中国流行文化在民间跨文化互动中的网络传播秀。有外媒甚至将其描述为“西方迪斯科节拍和中国传统民谣的混合体”,可见这种吸睛、热烈,夸张、外向的表达方式没有民族、国界限制。

而这个现象也很好地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从“出圈”到“出海”,“科目三”可谓完成了一场堪称经典的“海外输出”,有助于传播更鲜活的中国形象。而一整套颇具喜感的动作,也让人从中看到一种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积极向上的性格风貌。正如舞蹈所展现的那样:放轻松,跳起来,好日子天天都放在歌里过!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分析“科目三”实现从“出圈”到“出海”的路径。
6 . 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10年来,中国同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这些合作(       
①推动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发展
②让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
③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交融
④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文化魅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周末夜幕中的某市古城墙下,一场场由群众自发组织、表演者志愿参与的路边音乐会吸引着众多市民热情相聚,大家共同感受着音乐时尚和文化活力。路边音乐会持续火热,主要得益于它(       
①通过文化发展促进了文化交融             ②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发挥了人民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性       ④在形式创新中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年共建结硕果】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从落地生根到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成为了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在深化各国政策沟通、推动全球互联互通、重塑国际贸易格局、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等方便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倡议,与我国在贸易、投资、金融、民生、科技、电子商务等方面签订合作协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经贸投资合作不断拓展,沿线国家、地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工业链合作更为密切;拉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同时,我国依托“一带一路”开拓了国际合作新路径,极大的提升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水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

(1)“一带一路”是助推世界和中国共同繁荣的“发展带”和“幸福路”,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交流互鉴放光彩】

共建“一带一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推动深化人文交流合作。

(2)请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和“世界多极化”的知识,以“文明交流   文明互鉴   文明共存”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9 . 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常有点景人物,他们或行波远渡、或观山望瀑、或牧放树下、或云间对弈、或烹茶小憩,似是画家随意拨点,又有画龙点睛之妙。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何处寻行迹——馆藏古代绘画中的人与自然”,打造多重维度的沉浸式空间,邀请观众一同进入古代山水画,神游于山河美景之中,探究古人行迹,感悟和合共生的智慧,思考如今的我们该何去何从。这一展览(       

①寻古人行迹,悟古人智慧,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②引领人们感悟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④通过文化交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营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唐玄宗时代,胡旋舞由西域哈萨克族传入中原,胡旋舞传入中原历久未衰,作为舞蹈本身它已融化于中华艺术大动脉之中,为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奉献了养料,促进了祖国音乐舞蹈的发展。这说明(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可以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D.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