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等核心技艺,发展出六大茶类,形成了一些独特习俗。为更好地传播茶文化,“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于2022年申遗并取得成功。材料表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茶文化并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②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就越能够走向世界
③申遗就是根据人的需要而建立中外文化间的联系
④中华茶文化的民族性寓于世界茶文化的共性之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全国各地的新闻记者走进基层、贴近群众,采写了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报道。这生动地告诉我们(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源于文化创作者的努力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大众传媒成为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2023-02-22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文化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各有其形态、内涵和特点。下列名言与对应分析相一致的是(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世界因多彩而美丽,文化因交流互鉴而发展
③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认同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共促繁荣进步
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化多样性使世界丰富多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22年11月8日,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隆重开幕,由此开启了一场场陶瓷文化盛实、经贸盛典。

流光溢彩,烨烨其华;千年瓷都,生生不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到享誉世界的国际瓷都,1700年的制瓷史,江西景德镇宏大历史上的每一个前进脚印,都在书写一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传奇,都在讲述着从小写的“china”到大写的“CHINA”的故事。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遗产保护与活化,中外陶瓷文明的交融互鉴、共生共荣,在本届瓷博会上得到充分彰显。瓷博会不仅是一场“买全球、卖全球”的经贸盛宴,也是一场全球优秀文化相互交流的文化盛实,这场盛会让景德镇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爱上景德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举办国际瓷博会的文化意义。
2023-02-08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茶文化与中国人相伴千年,茶背后蕴藏着中国人的谦、和、礼、敬等价值观。如今,中国茶文化穿越历史、跨越国界,不断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由此可知(       
①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茶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
②中国茶文化入选非遗名录使其内涵得以丰富,在文化交流中彰显价值
③中国茶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播茶文化利于同世界人民增进理解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传承茶文化利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近两年,“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成为唱响新时代,弘扬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之一。《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俄文版)、《山盟》(阿拉伯文版)等一批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主题出版物入选,《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蒙古帝国视野下的元史与东西文化交流》等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4种图书,为“一带一路”共建筑牢文化根基。该计划的实施,有利于(       
①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③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政治试题
8 . 搭上电商,非遗飞入百姓家。近年来,电商平台上非遗消费者数量、人均消费支出连年增长,购买非遗商品成为年轻人的潮流,其中八成成交来自商家直播。更多非遗通过直播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传承也有了新的载体。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②科学技术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电商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必要前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指导,湖南广电芒果TV制作推出的《声生不息·港乐季》,很快成为了一档"现象级"网络音乐综艺节目。

节目组以传承民族情感为己任,选取具有"中国风""中华韵"的经典港乐,并在赛制、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比赛曲目包括抒发家国情怀的《东方之珠》《中国人》《我的中国心》等大量爱国歌曲,彰显同根同源的血脉情深。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歌曲中的爱国精神,或挖掘歌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感人故事,深深触动一批又一批人的灵魂。

节目汇聚了电视、网络视频平台、网络社交平台等优质资源,运用SunVote观众互动反馈系统让观众全程参与节目现场互动,为自己心动的歌曲投票。节目的播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触达数超过50亿,引发新一轮爱国港乐热。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声生不息·港乐季》为什么能触动民众的灵魂。
2023-01-06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历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同时甲骨文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性学术课题,对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知(     
①甲骨文的发明意味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甲骨文是打开中华文化拼图的一把钥匙,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
③甲骨文研究搭建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甲骨文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06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