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0年12月17日,被誉为中华武术精髓东方文化瑰宝的太极拳申遗成功,成为全国传统武术类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既是一门“刚柔急缓、内外一统”的传统拳术,又是一种“中正圆活、天人合一”的文化载体太极拳申遗成功是因为太极拳(     
①能够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③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化成果
④承载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疫情肆虐,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感染,2021年的春节必将不同以往。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在密闭空间里高浓度气溶胶等途径进行传播,而春运的拥挤和较密闭的空间环境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各地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引导外地人员就地过年,众多游子纷纷表达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逐渐转变为“视频团圆,就地过年”。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即使身在异地,也可以将对家的思念通过网线跨越千里传达到家。提倡就地过年,是提倡跨越时空的线上团聚,是一个节日,两处温暖。


(1)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一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转变为疫情条件下“视频团圆,就地过年”的认识。
(3)请为就地过年设计两条宣传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
2021-03-08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3 .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民设计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集乡村旅游、农品展销、民俗表演、美食品鉴等众多特色活动于一体,使农民充分感受丰收喜悦,也让游客尽情体验各地农耕文化。材料中庆祝活动(       
①表明了农耕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和农民的伟大创造
③体现中国农民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情怀
④可用于见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农耕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2-09更新 | 1266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战疫”线上教学综合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19-20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名校
4 . 一百多年前,“一片甲骨惊天下”,沉睡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甲骨文的价值愈发受到珍视,甲骨学研究借助前沿科技步入了新阶段,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甲骨以表情包、书法课等形式从高冷变得亲切。作为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将继续见证中华民族不断前进。这表明(       
①前沿科技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
②甲骨文的价值在文化生产力中的基础作用日益突出
③甲骨文承载了中华文明,是长期历史文化的积淀
④对甲骨文的研究应用,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16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四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检测文综政治试题
5 . 包粽子、吃粽子已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庆祝端午节的重要“仪式”。一片粽叶、一把糯米、一根细绳,串起的不仅仅是软糯香甜的粽子,更多的是乡音乡情,以及千百年来难以割舍的情感。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人们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11更新 | 5649次组卷 | 114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肇东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末政治试题
7 . 在中国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熏陶的民族盛典--春节,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与风情的“活化石”,行进在成为“世界节日”的路上。不少外国人也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挂中华结、贴“福”字,以求新的一年有好运。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
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影响力日益扩大④蕴含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普世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3-0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政治试题(线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秋分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时节。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这一节日的设立有利于
①承袭衣耕文化传统,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②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铸牢民族精神支柱
③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④展示农民劳动成果,振奋农民生产激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18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经党中央批准、园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文化意义有
①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③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④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引起全社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19-04-09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10 . 2018年7月4日,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林首都麦纳麦落幕,大会审议通过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地,中国贵州梵净山成功申遗。梵净山申遗成功
①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表明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③增强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说明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