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林海雪原到雪域高原,从贫困山区到革命老区……总书记身体力行,多次考察都深入农村,他行走田间、问计于民、为民解忧,为“三农”工作指方向。

材料一经过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9月23日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设立这一节日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起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材料二201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发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长期历史任务;要按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紧密衔接,分“三步走”来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改革的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的抓手,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改革的路径,是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作为现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的文件,为推进拓展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注入强大动力。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设立农民丰收节的意义。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乡村振兴、人人有责,请你为建设美好家乡提出三条建议。
2019-05-30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二中2019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材料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方案》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材料二:“总体设计,统筹规划”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方案》指出“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点公众需求,注重跨地区跨部门协调,与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有效衔接,发挥文物和文化资源综合效应”。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知识说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的必要性。
(3)《方案》提出要“让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征精神融人群众生活”,请就此提出三条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往往能将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文化精神凝练其中。

2021年2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央视频道打造直播节目《大话春节》。节目围绕“上海东西”“成都好“耍””“火树银花不夜长安”“一脉珠江水几重年味浓”“一眼千年”“饕餮盛宴”“新杭州的新年味穿越千年”“冰雪春节美丽“冻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苏州划水”“元宵诗会”等城市主题,贯穿十余座城市,在行走和体验中探寻中国春节之美,发现城市之间的过年方式和习俗差异,探索中国佳节背后深厚的情感背景。

为更好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的“欢乐春节”之“大话春节”大型融媒体活动在全网上线。作为首届线上“欢乐春节”,《大话春节》深入提炼、展示中国春节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共建起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友谊桥梁。


(1)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打造《大话春节》直播节目、“大话春节”全网上线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出中国春节文化活动的价值。
(3)请就如何探寻中国春节之美提两建议。
2022-03-05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4 .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元之夜,紫禁城“亮了”

材料一   正月十五元宵之夜,万众期待的“紫禁城上元之夜”全面亮灯。元宵之夜的故宫,可谓装扮一新,《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古建屋顶上,20台最先进的激光投影,营造出超过3000平方米的夜景灯光秀场,使观众有“人在画中游”之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紫禁城已走过了近600年岁月,故宫博物院正通过各种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和解读传统文化,与观众的期望互动,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材料二   “真正重要的是故宫这座博物馆究竟能给人们奉献什么”---单霁翔。

作为数百年来社会发展的缩影,博物馆已经从早期的收藏、保护和展示珍品的场所,演变为跨越人文和科技等领域,同时将科研、教育等作为主要职能,通过满足大众的文化知识需求,来服务于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的真正价值,不在拥有多少馆藏,而在用这些馆藏如何传播文化,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在当下,必须把握我们群众需求的变化,促使博物馆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

材料三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参观博物馆更应该是文明至上。可是很多人参观博物馆的行为却让我们唏嘘:大声喊叫、乱摸文物、不听劝阻、使用闪光灯拍照等。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的成功之处。
(2)请结合材料二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博物馆必须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的依据。
(3)当博物馆遭遇“不文明”,我们应该如何出招应对?请你提出三条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情怀如梦,家国在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与端宁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过去,对出远门的人来说,远隔千山万水,交通不易,信息不灵,团国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今天交通、通信发达,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中秋节的团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释放压力、调整生活节奏的心理诉求,同时,在这个更具诗意的日子里,在一种更具仪式感的氛围中,重温那渐行渐选的传统文化情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说明现代人如何重温传统文化情怀。

(4)生活需要仪式感。某小区准备在中秋夜举行文化活动,请你提两个活动建议。(字数不超过20个字)

2018-06-11更新 | 3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5月31日第2天文科综合3政治试题
6 . 2017年9月29日,历时了3个月的天津惠民文化节活动启动,此次活动突出天津特色,打造城市文化体系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文化消费的能力和水平。
【惠民演出】市文广局力邀名家大团,汇聚原创精品,为大众带来艺术纷呈的艺术演出;
【文化基层行】各艺术社团文化单位组织文化下乡基层巡演等活动;
【惠民影视】北方电影集团开展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各影院线结合节庆假期开展主题文化惠民影视专场;
【书香文化】市新闻出版局、各区文广局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传承文化】各区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街区、历史风貌街区、名胜古造。古镇古村等历史文化资源设计出一批特色文化活动。
(1)阅读材料,说明我市文化惠民活动蕴合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我市文化惠民活动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引领,广泛参与、满足需求”的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政府和企业为度,为我市文化惠民活动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分别提一条建议。
2018-06-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东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7 . 近5年来,网络技术源源不断发明、传播和更新着“新年俗”,中国人已经不知不觉被卷入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新年俗运动”之中。
不过,再定睛看看“阿里年货节”的网页,或琢磨一下微信红包的派发规律,又会发现变化中的不变;无论是逢年过节孝敬长辈的“孝随礼到”,洗洗刷刷、除旧布新的“清洁迎新”,或是微信红包的大小额度,这其中每一样的“购买”或“送礼”任务,依据的不过是社会生活中基本准则。之所以能被大张旗鼓地重新布置、隆重推出,不过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习俗的记忆与情感使得它们看起来有了不同的新年滋味。如此说来,赋予“新年俗”以意义的,又并非网络技术,而是人们对过年这一社会仪式的需求,是日积月累的文化情感和集体记忆以及希望参与其中、将自身和更广泛的社会历史相关联的社会情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新年俗运动”与继承传统文化的关系。
(2)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相关知识,分析新年俗的变与不变。
(3)传承年俗需因势利导。请就青少年如何传承年俗文化提出两条建议。
2016-06-1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全国卷高三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二B卷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