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2020年9月23日是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五谷丰登,放飞乡村振兴的美好梦想。设立丰收节是对传统 24 节气文化和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它的设立有助于(       )
①促进各民族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                    ②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持久不变的影响
③更好传承和展示悠久厚重的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④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文化氛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近年来随着故宫淘宝、故宫文创的出现以及多部高口碑纪录片的播出,近600岁高龄的故宫逐渐走下神坛,重新焕发活力。2018年11月“故宫中国节”项目启动,运用场景还原、数字互动等多层次艺术与科技手段,发掘节日精华,再现年节风俗,唤起民众对年节的美好感情。人们关注“故宫中国节”是因为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④文化创新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易经》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和社区敬老活动。这表明(       
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②民族节日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积极保护
③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0-10-11更新 | 188次组卷 | 50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过年吃饺子……这些是通过饮食方式对传统节日进行纪念。随着科技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一些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也随之出现,如利用网络直播“紫禁城上元之夜灯会”,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下列选项中,对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方式分析正确的是
①当代表达方式有利于延续传统节日,凝聚中华民族的情感
②非遗是凝固的艺术、立体的文化,是当代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③当代表达方式会让节日更加充满活力,丰富文化内容
④当代表达方式能让人们看到道德力量决定着社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正式发布。“雪容融”以灯笼为创意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雪容融”的创作
①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
②根源于冬残奥会理念和设计者的灵感
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营养
④说明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一年农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分和传统农事密切相关。我国决定将2018年农历秋分,设立为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有利于
①展示中华农耕文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
②以浓缩形式重演人类农业发展的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③营造重农爱农的浓厚氛围,筑牢农民团结奋斗的道德基础
④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9-02-24更新 | 496次组卷 | 16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为了将传统农耕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力量,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节日的设立

①标志着农业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②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③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④利于推动传统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是我国参加的第一个跨国申遗项目,包括中哈吉三个国家共33处遗产点,中国段部分涉及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20多处遗产点。截止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3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此举的原因有   
①延续文明血脉,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留住文化记忆,世界遗产是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方式
③把脉文化内涵,坚守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民族性
④打破社会历史限制,满足当代人民的文化需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17104日,中秋晚会在黑龙江大庆举办,此次晚会既有“一带一路”、“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喜迎十九大”等体现国家意志的主题节目,也有小家庭里花好月圆、温馨感动的亲情画面。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①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
②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独特标识
④包含着民族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愿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201712152022分,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一经发布便引来网友一片热议:
爱唱歌的鸟:构图太巧妙了!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春节期间举行。
冬奥小子:会徽代表了北京冬奥会的愿景,把中国的美好展现给全世界,用独特的方式把现代与传统融合在一起。
乙年冬冬:会徽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我们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的美好追求。

结合材料看图,辨识出会徽中蕴涵的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解读其文化寓意。
2018-03-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