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北宋诗人张未在《和端午》中写道:“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诗人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从中可以看出(     
①通过传统节日,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②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
③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④民族节日是少数民族为纪念故事中的人和事而设立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40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2 .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大使表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联合国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①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④说明春节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3 .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从包粽子,到佩香囊,从插艾草,到挂菖蒲,端午习俗形式多样(如图所示);龙舟节、天中节、端阳节、浴兰节、诗人节……端午节别名众多。

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经过岁月沉淀,端午节被赋予了多重意义                 
②端午活动多种多样,端午文化因交流交融而璀璨
③我们要重视近年来中华传统节日日渐淡化的问题   
④端午习俗赋予生活仪式感,端午文化根植人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渚、宋韵、诗词、丹桂,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揭开神秘面纱,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刷屏”现场。

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分《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个篇章,给世人呈现史诗般的画卷:我们踏着历史的河流从远古走来,良渚玉琮开启文明的曙光;沃野渔歌唱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故事;宋韵与芭蕾共舞,音乐剧与越剧同歌,独具创意地渲染杭州独特的文化底色;金桂飘洒丰收的喜悦与夺冠的祝愿,年轻的心在欢快地跃动;钱塘江大潮灌溉大地之树,让不息的生命蓬勃,希望的色彩铺满辽阔的空间;线上超亿的“数字火炬手”与场上火炬手共同点燃亚运会之火,让人感叹同爱同在的魅力以及艺术与技术交融的惊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杭州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何以惊艳观众。
(2)假如你是一名亚运会志愿者,请你向国际友人推荐一个中华优秀传统节日,并简单介绍其来源及传统习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是一首血脉传承的歌,它能让我们读懂中国。老地名让今天的人们有了触摸历史上多彩自然、文化现象的渠道,那或长或短的名称中蕴藏的正是“何以中国”的密码。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地名文化是增进文化认同的载体       
②地名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       
④地名浓缩历史,承载了一方百姓的乡土情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2年10月6日,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和江西省崇义县上堡梯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项。中国古灌溉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能集中展示中华文化,为世界提供灌溉经验
③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④能够展现中国历史成就,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3-02-11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11月时事速览
7 . 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十大类版本资源纳入保藏范围,打造了国家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打造中国国家版本馆有利于(     
①保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发展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领略不同文化的韵味
④赓续中华文脉,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10更新 | 46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8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精讲讲义)
8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提出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主席之所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是因为(     
①文物有利于展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物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文物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对于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④文物能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28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3进阶集训
9 . 2022年10月6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第九批),中国江苏省兴化垛田、四川省通济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项。中国古灌溉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既是本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能集中展示中华文化,为世界提供灌溉经验
③表明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④能展现中国历史成就,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春节庆祝新春伊始,万物复苏;中秋月圆人圆,欢乐和合f七夕祝福有情人,赞美爱情……人们庆祝民族节日,是基于(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民族节日承载着国人的信仰与情怀
③民族节日是只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2022-12-1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