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近年来,某自治州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通过整合教师、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师资力量,开设“非遗课堂”,将扬琴、板凳龙、板凳拳,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学校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     
①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能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②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旨在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推动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
④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转化,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2-24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政治试题
2 . 2019年“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于10月26日在广州开幕。“读懂中国”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多措并举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向海外受众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基于(       
①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各国以此为依托,建立多层次的茶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既展示了不同国家茶文化的魅力,又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繁荣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能推动文化的发展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国际茶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茶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18年9月23日,我国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举办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国家设立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农民获得感
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相融合,体现时代特色
③发挥假日经济拉动效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④传递尊农重农价值取向,传承中华农耕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年农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分和传统农事密切相关。我国决定将2018年农历秋分,设立为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有利于
①展示中华农耕文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
②以浓缩形式重演人类农业发展的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③营造重农爱农的浓厚氛围,筑牢农民团结奋斗的道德基础
④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9-02-24更新 | 496次组卷 | 16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6 . 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G20峰会上无处不闪耀着丝绸元素。在为峰会准备的纪念礼丝巾中,充分融合老龙凤、蝴蝶、青花瓷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风韵,表达方式采用国际视野,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②丝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