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       )
①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②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③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021-02-23更新 | 211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南省豫北豫南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精英联赛政治试题2
2 . 2020年9月9日,由教育部成文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107号建议答复》指出,教育部、国家语委始终高度重视汉字的书写教育、规范推广和传承保护等工作,注重提升广大青少年汉字书写水平和汉字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中华仇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重视汉字的依据是(       
①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2-25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1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等活动分享丰收的悦。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
②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③强化文化的同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12-15更新 | 155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政治试题
4 . 文化《舌尖上的中国(12季)》《风味原产地潮汕》等国产中国本土纪录片,通过美食讲述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及其深层文化基因,如今两部纪录片通过流媒体平台网飞(Netlix)在49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受到海外观众的喜爱。国产纪录片成功出海(       
①表明美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②有助于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互联网传播平台的推动
④说明美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汇了相近的寒食节、上巳节习俗,逐渐演变为中国传统节日,从而有了节气和节日的“双重身份”,更具“双重性格一一既有扫墓祭祀、缅怀先人的庄严肃穆,又有踏青郊游、亲近自然的欢声笑语。清明从节气变成节日表明(       
①传统习俗的延续体现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传承
②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本质上完全相同
③文化因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不断发展
④文化的发展规定了社会实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又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我国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让节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国家设立农民丰收节的意义在于
①树立鲜明的文化符号,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②促进农耕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扩大农耕文化的影响力
③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故民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④以节为媒,让人们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19央视春晚以“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为主题,聚焦新风尚、振奋新精神,弘扬新梦想,着力打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符号、地域文化,歌曲、舞蹈、杂技、相声、小品、魔术、哑剧等各类节目精彩纷呈。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庆祝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我们要全盘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正式发布。“雪容融”以灯笼为创意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雪容融”的创作
①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
②根源于冬残奥会理念和设计者的灵感
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营养
④说明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路漫漫共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这些精神传承如同黄钟大吕,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由此可见
①庆祝民族节日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②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持久影响
③传统文化是当代先进文化的发展根基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清明时天地回暖,万物洁齐,春风催促农事。为祈丰收,古人形成清明春祭之习,这一天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后来逐渐形成了扫墓祭祖的礼俗。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身的传承性
②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
③文化总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④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019年清明前,退役军人事务部开启“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活动。我们祭忠魂、存浩气,擦亮的是初心和使命,照亮的是逐梦前行的路。国家开展这一活动
①旨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英雄史观
②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基固本
③旨在掌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④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