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具有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是党和政府推动城镇化的良性之策。但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地域特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及“商业旅游性破坏”。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从“纵横”两方面考虑发展文化的“比较优势”:一是“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深厚的传统根基;中国也有对外开放的传统。二是“横”,中华文化特色明显,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如何通过“文化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城镇化”,广泛调查,深入论证,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和影响力,在做大特色的同时,把其推向周边市外,推向全省全国全球。这是城镇化建设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实现城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文化的“比较优势”的原因。
(2)结合材料,有人认为:“只要有了党和政府的正确思想指导,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就能实现。”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对这个观点予以评析。
(3)请你针对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地方文化写出两条措施。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被誉为“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的中国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线条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之后,中国书法经周代的金文、石刻文、简帛,至秦代出现了“写法苛刻”的小篆和“书写方便”的隶书。
字形方正、法度谨严、笔画分明的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一次革命,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汉代兴起的草书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两晋书法家的行书“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唐代的书法艺术对前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从而推动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跨入到新的境界。此后,中国书法艺术在宋元明清时期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发展。2009年9月,中国书法艺术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今,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特别是键盘输入汉字的普及,加之应试教育的功利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书法教育面临巨大冲击。有人建议,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要光大书法艺术就应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一部分进行考核。
(1)你是否赞成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在汉字书法受到冲击的今天,试就如何光大中国书法艺术提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