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国故事(     
①是增强文化自信底气,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②要做到贯通东西,把握古今,实现中外文化趋同
③需要我们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底蕴          
④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26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时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2 . 芭蕾舞剧《花木兰》是中国经典文学形象与西方经典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也是花木兰的故事首次被搬上芭蕾舞台。它以芭蕾舞为主体,融入了中国古典舞以及现代舞元素,展现十足“中国风”的动人故事,赢得国外观众的掌声与喝彩。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逐渐趋同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需要交流与传播       
④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8-13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课时20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3 . 盲盒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消费新选择,而泡泡玛特作为国内盲盒品牌,通过展示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IP形象玩具,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该品牌已打入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喜好,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组合,影响力不断扩大。这表明(       
①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立足国情
②商业贸易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③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民族文化才有生命力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相互认同的必然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易错疑难集训8
4 . 2021年春晚歌舞节目《节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该节目凸显了“一带一路”世界风情,汇聚了五大洲特色歌舞,展现了非洲歌舞、埃及藤杖舞与东方舞、西班牙响板舞、俄罗斯民俗舞等,最后中国红绸舞以其独特的感染力联动五洲四海。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走出去”能扩大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④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易错疑难集训8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二上·新疆阿克苏·期末
5 . 有文化学者指出,菲律宾在文化上是亚洲最美国化的国家,很多人热衷于庆祝华盛顿诞辰、感恩节、圣诞节和吃火鸡等美国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的美国化对其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菲律宾民族精神成了一具空壳。这对我们的警示是(     
①全盘接受外来文化会造成自身文化的断层
②摒弃民族文化也就阻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③民族精神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④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2-04-04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作业设计
20-21高二下·浙江湖州·期末
6 . 2021中国牛年,英国推出了牛年邮票,它的主票采用焰火图,副票则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设计的生肖和英国5个城市举行中国新年庆典、唐人街装饰等元素的照片组成,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世界各国都能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促进创新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021-11-28更新 | 311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时易错重点练
2020·四川绵阳·三模
名校
7 . 2020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掷地有声、情真意切,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等词语振奋人心,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还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过去一年的非凡成就,国际社会赞叹我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来源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②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
③中华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中得到彰显
④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尊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14更新 | 882次组卷 | 24卷引用:统编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质量检测
20-21高二下·黑龙江黑河·期末
8 . 我国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往往特别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①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③具有浓郁民族色彩,能够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④丰富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融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03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4.1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步课时训练
9 . 在中国抗击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期间,日本国内四家机构联合捐赠给湖北的物资上面写着一句古代日本长屋亲王写的一句偈文:“山川异域,凤月同天”,在中国网友中引起广泛反响并广为流传。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由此可见(       )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      
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10 . 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