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如下图),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既展现出冬季运动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特点,也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彰显了北京冬奥会的理念和愿景。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设计理念(     

①源于设计者的灵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既展现了中华文化,又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体现了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④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既有共性也有独特的个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1中国牛年,英国推出了牛年邮票,它的主票采用焰火图,副票则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设计的生肖和英国5个城市举行中国新年庆典、唐人街装饰等元素的照片组成,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世界各国都能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促进创新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021-11-28更新 | 311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政治试题
3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同心”惊艳世界!灵感来自我国古代同心圆玉璧,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正面刻有冰雪纹和祥云纹。背面刻有24个圆点和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浩瀚无垠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运动员如群星璀璨。挂带选用红色,与我国春节文化特色契合,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这表明(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在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实现创新
D.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 . 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给受众展示传统的中国人磨豆腐、做米糕、做拉面、酿酒、磨墨写毛笔字、劈竹子、做床凳、缫丝……短短四年,便成为YouTube第一中国博主,打造出一个在海内外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个人品牌。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要通过器物、行为等文化载体呈现出来
③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取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山西特色的传统面塑、剪纸、推光漆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海外赢得大批“粉丝”。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 . 不同国家的电影往往各具特色,有人这样形容各国电影: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等等。由此可知(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大于共性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 . 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都有中华文明的踪影。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棱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21-09-06更新 | 887次组卷 | 33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11高三·河南·阶段练习
9 .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源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08-20更新 | 265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卷
10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世界各地欢庆春节的方式变化不小:在西班牙,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中华美食节”等活动于线上展开;在巴拿马,《中国故事·十二生肖》云展演带观众走入中国四时风貌的时空之旅……春节带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借助新技术更广更深入地走进世界各地。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借助新技术打破时空局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②推进对外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趋同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能为其他民族所欣赏、接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8-11更新 | 16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民办纵横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