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7 道试题
1 . 截至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作品1万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国际传播成效显著。海外读者通过中国网络文学作家笔下的人物,可以感受到兄友弟恭、尊师重道等中华文化的魅力。我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     )
①彰显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
②说明互联网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有利于充分吸收外国文学的有益成果
④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2-04更新 | 35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1-2022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在俄罗斯“中国文化节”开幕式上,由“中华龙韵功夫表演团”表演的《舞•蹈门》,将中国传统武术和当代舞蹈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还加入中国传统戏曲中表演元素,给观众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以往中国功夫表演的全新艺术体验。在场中俄媒体、俄社会各界代表等1000余观众对舞团的精彩表演不时报以热烈掌声。《舞•蹈门》的成功说明(     
①文化应当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②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创新应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1年7月30日,2021“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在浙江温州启动。推出更多的国际传播作品,以瓯越文化展示中国智慧,以温州故事彰显中国精神,让温州不但成为本土的温州、全国的温州,更要发展成为世界的温州。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导②不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交流传播能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④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 . 9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首次以“线上线下双轨并进”的形式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共吸引了2468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亮相主会场,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868家机构于线上参展,重点展示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共性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本届“文博会”表明(     
①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看待世界文明时强调,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这说明(       
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有特点,应该走向一致
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应当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
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同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看法不同
④每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本质是其存在和发展最有魅力的原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的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把“如意”的S曲线揉入跳台赛道剖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     
A.具有继承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承袭
B.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以中国“如意”寄予世界美好祝愿
C.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体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D.是独特性与包容性的统一,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021-10-25更新 | 542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
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10-19更新 | 805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开学政治试题
8 .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是贸易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中国展现了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特色,意大利展现了55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藏名作令人目不暇接,斯里兰卡红茶风情扑面而来……各国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在这里激荡,绘出美美与共的世界画卷。这说明(       
①进博会发挥了大众传媒共享的功能                 ②应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借鉴和融合
③文化在交流中由民族性向世界性转变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无论东西方,人名都是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的。但在对待“姓”和“名”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上,东西方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倾向,总的说来,东方人重“姓”轻“名”,西方人重“名”轻“姓”。东方人名虽五花八门,但“姓”却相对稳定,西方人名虽单调,但“姓”却处于变化之中且日益增多。这说明(   )
A.东西方文化各有优点缺点
B.东西方文化缺少共性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10 . 在成功举办1988年首尔夏季奥运会的30年后,韩国人用两个多小时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传递奥运精神的永恒主题——和平。朝韩代表团第四次手举“朝鲜半岛旗”并肩入场,并组成联合冰球队。这让一度剑拔弩张的朝韩关系得到缓和,给了双方难得的对话契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要充分发挥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②奥运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一定的政治关系决定的
③奥林匹克精神借助奥运会这样的物质活动得以传承
④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