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7 道试题
1 .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山西特色的传统面塑、剪纸、推光漆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海外赢得大批“粉丝”。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遗址“祭祀坑”,500余件重要文物惊艳出土。青铜尊、青铜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文物与黄河流域一致;首次发现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加深了对成都平原与中原、江汉平原的周边地区文化的历史关系认知;半张金面具及来自印度洋的5000多枚海贝见证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文明交流。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       
①折射出数千年前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②表明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③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重要实物例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18更新 | 1000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政治试题(吉安县三中、泰和二中、安福二中、井大附中)
12-13高三·浙江绍兴·阶段练习
名校
3 . 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1-09-14更新 | 35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九江市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4 .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中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各国致力于推动茶文化相互认同,以实现融合发展
②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③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在逐渐缩小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都有中华文明的踪影。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棱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21-09-06更新 | 887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中华传统小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饱蘸乡土气息的中华传统小吃,不仅拼构成老百姓味觉里的家园,更是一张张细腻饱满的文化名片,热腾腾地传递着中国情谊。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亲自动手试做天津特色小吃狗不理包子和煎饼果子;接待印度总理莫迪的菜品里,有辣糊汤等西安小吃……这体现了(       
①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交往行为②文化与政治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③文化能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④中外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得到共同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11高三·河南·阶段练习
7 .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源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08-20更新 | 265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政治试卷
8 . “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期间,除了在CCTV—6展播优秀中东欧国家影片,还陆续引进中东欧国家影片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全国艺联)上映。2021年2月9日,匈牙利影片《日暮》在全国艺联上映,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围观”。举办这一活动(       
①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②能促进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
③既能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又能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④印证了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07-30更新 | 619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七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政治试题
19-20高二上·福建·阶段练习
9 . 芭蕾之于中国是舶来品。中央芭蕾舞团不断吸纳各种流派的芭蕾特色,并从悠久璀璨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元素。注入芭蕾这一外来艺术中,形成中国芭蕾自己的特色。《红色娘子军》《过年》《鹤魂》等优秀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②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统一必须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④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扬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随着科技的发展,沉浸式演出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沉浸式演出主要应用于戏剧领域,它将多媒体、虚拟现实、三维实境等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演出相结合,视听体验更震撼、观演互动更充分。这种创新可以(     
①使信息的传播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理的限制
②将观众的情绪与剧情的演绎融为同一个场景
③使艺术思想的表达形式更加贴近观众的需求
④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