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5 道试题
11-12高三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
1 .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其在世界许多地区“生根发芽”,并有“茁壮成长”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利于
①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④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11高二下·内蒙古赤峰·期末
2 .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2016-11-26更新 | 479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3-2014学年湖北省赤壁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卷
3 . 该图为“中国人口普查——2010”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人”字和国画“中式民居”为主要图形元素,以国旗颜色为主要色素。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长城图形,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反映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16-11-26更新 | 9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田家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12-13高二上·福建龙岩·期末
4 . “海上生明月,开涯共此时”表达中化民族的
A.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共同的心理特征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
C.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016-11-26更新 | 3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政治试题
2010高一·全国·专题练习
5 .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揭晓,会徽的图样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本身设计融合了亚洲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岭南文化元素。亚运会会徽在今后将会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亚运遗产。材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16-11-26更新 | 980次组卷 | 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黄石二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
2010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6 . 2010年1月24日,张艺谋及其团队打造的“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实景公演。武夷山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及九曲溪水、大红袍茶树等被演绎得活灵活现,使人们对武夷山有了深刻印象,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
A.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健康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1-26更新 | 708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田家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2010·江苏镇江·一模
7 . 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表明
A.各国文化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充分吸收别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B.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差异与矛盾,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C.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2016-11-26更新 | 708次组卷 | 8卷引用:2010—2011学年度湖北省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政治卷
8 . 电视剧《琅琊榜》获得中国观众一致称赞,登陆海外以来也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医女出身、精于药疗的靖王之母更是让友人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琅琊榜》获得好评
①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与方式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6-11-26更新 | 20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湖北荆州公安县一中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卷
2014·北京朝阳·一模
9 . 央视节目《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但像用“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这样的谜语,却难以让不了解生肖文化的外国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和意蕴。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传播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②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跨文化理解需要一定的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12高二上·湖北孝感·期末
10 . 印度泰姬陵保存了印度艺术雄浑大气的一面,又汲取了伊斯兰艺术的精细柔丽。融合的主要方法是洗去精细柔丽有可能产生的斑斓琐碎,把它们全都统一在同一色调里,达到一种浑然一体的整体气韵。这表明
A.建筑文化是以雄浑大气为主调,配合以柔美的风格
B.不同文化的交汇融合推动了文化长河的奔腾不息
C.世界文化是不同建筑风格的集合体
D.只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就能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2016-11-18更新 | 5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0-2011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政治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