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2022年2月4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取代传统的阿拉伯数字方式,变身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每一个节气的背后都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老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中华文化用它的极致浪漫点燃了国人浓浓的文化自豪,同时惊艳了全世界。由此可见(     
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一定能得到世界认可
②优秀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③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在2021年10月27日开幕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上,中国、亚美尼亚、柬埔寨等10国共同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推动亚洲文明脉络探究、亚洲文明守护、亚洲文明价值阐释、亚洲文明互鉴,倡导在联合考古、历史古迹保护修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博物馆展览交流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由此可见(     
①文明对话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②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交流合作可跨越意识形态的差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4-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四)
3 .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疫情下中医药文化加速“出海”,为建设健康世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上述材料说明中医药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只有在“出海”时才具有价值
③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④是推动人类卫生事业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双方在深入推进经贸合作的同时,还合作拍摄文化和旅游纪录片,举办电影节、美食节等文化交流活动。中国——东盟双方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赋予双方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③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广泛认同
④推动双方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3-1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5 .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年,东来西往的僧侣、商人和军队在这里歇息、补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这里既有早期印度风格的佛教洞窟,也有带有古希腊爱奥尼柱的建筑绘画。在很多壁画中可以看到鲜卑、粟特、回鹘、党项蒙古等各民族的形象,以及西域传来的各种乐器。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要注重借鉴与融合
②各民族文化具有普遍的规律
③文化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传播
④文化创新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17更新 | 2283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6 . 东方在行拱手礼时,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而西方的握手礼源自战争,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互相握手言好。东西方见面礼仪的相似性表明(     
①源自实践的文化具有相通之处
②人们的行为带有文化印记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活动
④战争是文化形成的根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奥运会、世博会、进博会等重要国际活动在中国举办;经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年耕耘,很多国家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汉语热”,中文成为更多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②举办体育盛会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
④汉语支配和影响着外国居民的社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巴米扬大佛深藏在阿富汗的山谷中。2001年,巴米扬大佛在内乱中被毁。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遗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后该组织强调,如果要保留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巴米扬遗址内的文物、古迹必须只能是“古物保护、维修”,不能有用新材料建造成的新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用新的材料去建造一个全新的巴米扬大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会承认其文化遗产的身份。此后诸多艺术家纷纷想用各种方式来“重建”巴米扬大佛。德国的考古学家认为可以对几千个大佛碎片进行沉积特征分析。这种相当于“地质DNA分析”的方式,可以确定每个碎片在佛像上的位置。日裔美国艺术家计划用激光束打在大佛的遗址上以恢复其本来面目;2015年,来自中国的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及其侣行团队,利用先进的建筑投影技术,成功对53米高的大佛进行了光影还原,并以此方式向中阿两国友谊致敬。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巴米扬大佛是该国乃至该地区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因此不能轻易用新材料重建
②多国艺术家计划修复大佛,是为保护大佛这一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与普遍的规律,所以艺术家们达成了修复手段的共识
④我国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通过光影技术修复大佛重视了文化多样性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2022-01-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要建造中国的“后花园”,而是要打造沿线国家的“百花园”,要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材料表明(     
A.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B.中华文化的创新立足于吸收各种文化成果
C.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D.中西文化同根同源,二者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022-01-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10 . 2020年春天,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导演并主持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BBC热播。这是“诗圣”杜甫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绍给世界,受到海外观众广泛欢迎,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