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访欧的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出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当年,中国的儒家思想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深刻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思想的滋养;而今,《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见证来到中国。中法两大文明的相互吸引和交相辉映,在此刻更显珍贵。可见
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交锋,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文化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特征,使中法两大文明相互吸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当前,中华文化正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了解和接受。一批批优秀国产影视剧在国外热播、精品图书在海外热卖,“中华文化热”在国际上持续升温。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③世界各国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2018年11月贵州举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沧州能工巧匠手工技艺选拔比赛,来自全州十六个县市的128名民间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分别参加了手工刺绣、蜡染绘画、银饰打制和手工编织比赛,比赛现场展示了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手工技艺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该项比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非遗的展示能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③文化的价值在于传承和传播,该项比赛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推广
④该项比赛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民族工艺的传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各国共赏百园,共品绿色。这是一场世界范儿、中国风的全球园艺盛宴。丹麦设计师从中国水墨画中汲取灵感,定义新园林;美国设计师带来“东西园”,探索寻找东方与西方园艺空间的“和而不同”;英国设计师受古丝绸之路的启发,用植物铺了一条“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丝路……由此可知
①文化具有同一性,各国坚守共同的文化根脉
②文化具有世界性,各国在园艺方面美美与共
③文化具有传承性,各国对传统文化继承创新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国文化相互借鉴与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08-30更新 | 715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014·湖北武汉·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选项与这一思想最贴切的是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019-05-07更新 | 387次组卷 | 38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6 . 2019年2月5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该电影给出了一个不同于过往西方流科幻作品的叙事道统,提供了明显带有农耕文明孕育下的中国方案,海内外影院都处于爆满的上座状态,无数观众为中国科幻电影能达到这样的视觉效果而震撼。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在自我发畏中不断走向世界
②题材创新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艺术创作都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
④不同民族文化间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18年12月21日,《中缅友好新年音乐会》在缅甸仰光国家大剧院举行。中国青年钢琴演奏家汪洋演奏了多首中外经典曲目,还与缅甸知名钢琴演奏家安德鲁·孔四手联弹缅甸名曲《贡嘎》,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中缅两国艺术家四手联弹名曲表明
①中缅两国文化相互同化
②文化交流能够消除文化差异
③中缅两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缅两国文化能够相互交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鼻祖、美国诗人庞德创作的《休·塞尔温·毛伯利》里面公认有我国名篇《离骚》的影子。后来,庞德更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让“白云”“冷月”、“暮秋”这些经典诗歌意象进入欧美,开创了欧美诗歌意象派的浪潮。材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创新的过程也就是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的过程             
④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 . 中印同为文明古国,历史文化交融互鉴、交相辉映。文化是两国之间的精神纽带.。政治问题不应成为两国文化交往的障碍,且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政治互信,是凝聚人心、团结各方的力量。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是政治的集中反映
②各民族文化具有其性
③文化渗透促进民心相通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12高二上·江苏·阶段练习
10 . 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C.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2019-01-30更新 | 415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同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