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2022年1月,四川博物院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六国文物特展”。楔形文字泥板、苏美尔文明中行政长官的祈祷雕像、具有强烈希腊风格的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以及三星堆祭祀区最新出土的盘龙形器盖、玉刀、“诸葛亮”青铜人头像……文物集中亮相,开启了一场亚洲古代文明的盛宴。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③不同文化互学互鉴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④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15更新 | 265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末大联考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11更新 | 6687次组卷 | 37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针灸是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理疗方式,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消化、调节神经系统和改善心理的作用,随着我国中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众开始对我国的针灸文化产生关注,甚至一度在网络走红,面对关注,许多中国网友借此呼吁“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要不断传承和发扬。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我国的针灸文化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10更新 | 343次组卷 | 9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4 . 2022年7月22日至24日,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举办。“西礼傣陶”在此次旅交会上大放异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西礼傣陶”的创始人把传统傣陶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制作出来的傣陶既有实用性又具观赏性,大大提高了傣陶的商业推广价值。目前已开发出花瓶、茶罐、茶具等系列产品三百多个品种。由此可见(       
①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科技创新的过程
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能得到游客文化认同
③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5 . 2022年11月2日,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30周年之际,乌国家图书馆开设“中国之窗”阅览厅,中国向该图书馆捐赠260多本涉及中国文化、艺术、文学等内容的中、英、俄文图书和影像资料,为乌民众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窗口。此举(     
①有利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两国友好、民心相通
②有利于我国借鉴外来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表明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和根基
④体现了文化不仅属于某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起源,不仅是我国学者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这主要说明(     
①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④中华文明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位于四川省境内的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到五千年前,因为一件又一件文物的横空出世而被称为“世界九大奇迹之一”,又因为他的神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考古爱好者。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借助文物能够实现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④中华民族有着鲜明独特、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在西方人看来,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其自主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并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所以客人吃完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这种误解反映了(     
①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受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③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④中西方文化因缺乏共性而发生剧烈碰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④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2022-08-16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