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5 道试题
1 . 不同文明接触往往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明治维新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由此可见(     )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②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走向趋同
③文化的世界性决定了文化的民族性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01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科)
2 . 冬奥会会徽取名为“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受到大批国际友人的赞赏。这反映了(     
A.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B.要尊重文化差异,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C.我们应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023-09-14更新 | 38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正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前模拟政治试题二
3 .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这说明(     
①世界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走向趋同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④人类社会实践的共性促进文化差异性形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为期3个月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于2022年7月初开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来自意大利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不远万里、跨越山海来到中国,展示意大利文化的深厚底蕴,将两国文化交流推向新高潮。举办该展览有利于(     
①使人们感受到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增强我国人民对意大利文化的认同感
④推动文化交流,促进两国文化的丰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4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5 . 2022年是中国与马耳他建交50周年。2010年,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在中国支持下创立“中国角”,“中国角”主题内容宏阔,活动具体而微,涉及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对于加强中马文化理解,增进人文交流、人民友谊和世代友好具有积极作用。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推进文化交融是让世界更美丽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④中华文化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8-24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2022年10月12日,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中的名句(见下图)。这表明(     
   
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B.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中华文化能够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E.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会用 逻辑讲述真实的故事;而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基调,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传递共同价值。这一观点强调,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应该(     
A.立足中国国情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B.在交流交融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C.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D.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2023-08-03更新 | 6919次组卷 | 45卷引用:专题08 文化传承与创新
8 . 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成“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的,是首位获得“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翻译家许渊冲。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主要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这启示我们(     )
A.要准确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D.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积极推动外国优秀文化走进中国
2023-06-11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音乐,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深受瑞士人民喜爱,而瑞士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造访。近年来,从瑞士马特洪峰闪耀巨幅五星红旗的灯光投影,到中国钢琴家郎朗在少女峰上弹奏悠扬琴音;从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瑞士运动员以老虎装扮向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到中国腕表品牌自主设计研发的机械腕表成为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藏……这些生动事例都反映出(     
①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会成为文化创新的障碍
④文化交融是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有人发现,人们在使用不同语言时,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讲中文时声音较大,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充满自信;讲日语时声音变小,比较腼腆,模棱两可的表述较多;讲英语时显得善于社交,主张清楚,直来直去……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②语言带有民族文化的色彩
③语言受社会文化的制约
④语言具有多样性丰富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05-11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