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5 道试题
1 .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20日闭幕。开幕式上,从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二十四节气”创意倒计时,到展现文明交流交融的“黄河之水”最终幻化成“冰雪五环”;从寓意开放和共享的“中国门”,到展示文明与成就的“中国窗”;从19首世界名曲同中国大好河山的相互辉映,到将橄榄枝和中国结意象融为一体的“大雪花”……让世人领略着中华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和合共生,感受着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气象。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认同本民族文化和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④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30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世界杯吉祥物的设计要体现承办国文化、地域、风俗等特点。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吉祥物“拉伊卜(La’eeb)”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卡塔尔人的传统服饰,将这个传统服饰人格化,其灵巧可爱、活力四射的模样从亮相那一天起,就在全球范围走红,收获大量粉丝。“拉伊卜(La’eeb)”的走红(       )
①展现美好品质,引起各国民众情感共鸣
②融入现代科技,提升世界足球运动的水平
③凝聚传统价值,展现足球运动的时代精神
④蕴含文化底蕴,凸显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07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题
3 .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总书记对“去中国化”的批评的依据是(     )
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民族文化是永远的精神火炬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4 . La'eeb(拉伊卜),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代表着技艺高超的球员,它鼓励人们相信自己。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卡塔尔人的传统服饰,设计者巧妙地抓住了白色和头饰的特色,对其做了拟人化处理,可爱的笑脸赋予吉祥物青春活力,可以随意飞翔的能力,犹如阿拉伯童话中的飞毯,将足球的快乐带给所有人。“拉伊卜”引起人们的共识和共情,受到了世界众多网友的喜爱。这表明(     
①人类的艺术创新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因交流交融而逐渐趋同
④民族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3-03-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洪泽中学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5 . 旅游是行走的文化体验。中国人到欧美一些城市旅游,当地人会骄傲地说:“看,这里的建筑和200年前一样,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外国人到中国一些历史名城旅游,当地人会骄傲地说:“看,这里都是新建筑,20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样都是介绍当地建筑,同样都是发自内心的骄傲,但骄傲的内容却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没有相同之处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样,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③不同建筑艺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海外“春节热”也逐年升温,包括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把中国春节定为全国或者部分城市的法定节日。海外“春节热”升温反映了(       
①民族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
③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中华文化因外国民众的热爱认同而价值倍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光影共见——驻华使节眼中的故宫”摄影展着眼于从驻华使节的视角来重新发现故宫,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眼中的故宫。展览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将来自5大洲19个国家、两个国际组织的29名驻华使节眼中的故宫,呈现给公众。这体现了(       
①文化多样性中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中华文化得到了各国民众的认同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3-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巴黎圣母院失火,800年古籍被毁。上网搜索“巴黎圣母院失火”,六七十条资讯扑面而来。“多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美丽壮观的法国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让人无比悲愤”‘文明不能承受之殇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由此可见(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3-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9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从古至今,兔子深受人们的喜爱。“兔”字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那时的人们通过对兔子的观察了解创造了“兔”的象形字,后来其逐渐发展演变成了今天的“兔”字。

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饱蘸乡土气息的中华传统小吃,不仅拼构成老百姓味觉里的家园,更是一张张细腻饱满的文化名片,热腾腾地传递着中国情谊,轻松地打动了许多外国游客。由此可知(     
①人们创造并享受文化
②行为是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传统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1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