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AI(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只要几步简单操作就能完成大量的作品。因此,AI被广泛应用在艺术创作的多个领域,如:
戏剧创作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生成角色表情和动作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
音乐创作应用音乐生成模型辅助生成旋律、和声等展现音乐的独有魅力
绘画创作应用图像生成模型创作符合特定风格的图像感受绘画作品的神韵
有人认为,AI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应进一步开拓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下列表述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①AI艺术作品的价值以巧妙创作手法和先进技术为标准
②AI创作的优秀作品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
③AI创作技术能够促进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趋同
④AI创作技术的广泛运用利于挖掘艺术作品的独特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2 . 5年前在法国尼斯,马克龙总统向到访的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本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并提到“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启迪”。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回赠了马克龙总统一些中文翻译的法国小说,如《包法利夫人红与黑》《高老头》等。从中法两国元首互赠的礼品中可以看出(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②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而且也是整个世界的
③推进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美的必由之路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下图是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漫画。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卫吴元:《龙腾四海》
①“龙腾四海”显示了新兴国际组织活力,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
②舞动龙珠、龙头的中国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实践中作出了引领和贡献
③龙身上写的“共商”“共建”“共享”,是各国推动“一带一路”的原则
④各国青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充分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联合国也要过“年”了。中国年升格为“地球节”,这体现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世界文明能交流互鉴、和谐共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新高考选考信息优化卷(三)政治试题
5 . 2024年英国“广西三月三乡音播全球”文化艺术节主题活动,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唐人街精彩亮相。中外宾客云集主会场,以山歌为媒、以舞蹈会友、以艺术传情,尽情体验广西民族风情,帮助英国民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多彩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增进了中英两国民众之间的理解与友谊。广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     
①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提升广西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推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夯实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增强文化认同
④更好传承广西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6 . 截至2023年11月13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国产影片票房417亿元,占比达到83.4%,进口影片票房83亿元,占比达到16.6%。数据显示,票房前十名的影片均为国产片。这充分表明(     
①优秀的国产影片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④坚持以我为主,禁止引进外来影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仿真试题(专家版一)
2024·北京海淀·二模
7 . 东西方文化在美学领域的碰撞与交融是一个极具魅力的话题。西方的艺术观念侧重对现实的重现,中国的绘画理念则强调意象和意境。莫奈的《睡莲》采用中国画的线条和散点透视法;中国近代海派画家则吸收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以及明暗变化。由此可见(     
①东西方文化相遇拓宽认识的来源,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②东西方绘画技艺交流碰撞,推动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
③绘画艺术的传承不囿于形式,才能保持文化的民族性
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交流互鉴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黄河文明是人类大河文明的见证,是人类历史重要的见证。仰韶文化正是揭示黄河文明这一中华代表性文明孕育、产生、发展过程的主根脉和早期最重要代表,从世界大河文明这一共同特征看,其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整合黄河流域具有鲜明文明基因和影响力的仰韶文化遗址,开展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扩大仰韶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特性、彰显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文化的普遍性体现着黄河文明的特殊性
B.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C.没有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就没有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D.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是内在统一的
2024-05-3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大兴精华学校高三三模政治试卷
9 . 历史上,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域外民族开展文化交流,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新时代,更加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世界上多姿多彩的不同文明相互成就。我们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不断彰显着“不同”与“大同”的辩证智慧。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世界文明共性和中华文明特性的辩证统一
②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开放包容的胸怀
③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
④中华文明是在同世界其他文明不断融合统一中形成的开放体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10 . “不能设想,诸如自然、理性、科学、宗教和自由之类的术语能够与诸如‘道’‘理’和‘气’之类在中国文化内部同样有着复杂历史的术语恰好吻合。”超越了语言、历史和文化的比较思想研究是可能的,中西、中外哲学是可以比较、可以通约的。材料表明(     
A.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B.民族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C.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有机统一的
D.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2024-05-2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厉庄高级中学高三考前模拟(一)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