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5月15日至19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专题培训班在山东举办,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展现了3年多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特别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时候,“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救国家救民族的精神支撑。保护、传承、利用好宝贵的长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要将长城所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今天的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让人们置身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感受文化的同时,也是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家园中。长城沿线各地要加快打造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要围绕长城做好旅游功能开发,在文化审美、历史追忆、自然美欣赏、情操熏陶、美食享受、民俗体验等方面找准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最佳契合点实现深度融合。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提两条建议。
2023-12-1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在宁夏银川举行。来自19个阿拉伯国家的政要和67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智库媒体代表等现场参会。与会代表围绕“中阿文明交流:从古丝绸之路到新时代命运共同体”主题充分交流思想、广泛凝聚共识。对话会通过了《第四届中阿政党对话会落实全球文明倡议银川誓言》。阿方高度认可和赞赏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认为该倡议为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支持,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持续动力,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交相辉映,二者都是世界上古老、伟大文明的代表,都为人类进步作出了独特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文明交流的积极意义。

3 . 2023年7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上的致辞指出:“我们要深化交流互鉴,以包容的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文明是多样的,世界是多彩的。青年充满了活力,应该也能够以平等、包容、友爱的视角看待和而不同,用欣赏、互学、互鉴的态度对待多种文化。我们要以这次大运会为契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相关知识,指出“以包容的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的意义。
(2)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知识,分析坚持“和而不同”的道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扬州木偶戏,又称为傀戏、“窟儡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扬州的木偶技艺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已有木偶戏的表演。而杖头木偶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刚柔并济、细腻传神”的表演风格在全国乃至国际木偶界独树一帜。扬州市高度重视保护好、继承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偶戏的表演样式不断改进,多景区空间调度和大舞台手段的运用,极大地吸引了观众。木偶艺术还走进校园,演员们手把手地传授木偶技艺“静举”“撵手”等,让孩子们感受民族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请说明扬州市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2023-11-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志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当前,中国尚处在话语低位状态,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存在巨大的文化逆差。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如何增强对外交流的话语权。所以我们要找到一套有效的中国话语去说明中国、解释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化是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谈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2023-05-28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段考政治试题

6 . 金剪飞舞,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幻化成飞禽走兽;以糖为笔,一气呵成,还没回过神来,可吃可玩的糖画摆到了你面前;简简单单的六根小木头,就可组成一个孔明锁……如今,某些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民俗文化底气不足甚至不屑一顾,但它们却走出国门,在世界面前大放异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由此可见,民俗,于我们,是一种传承、一种自信;于世人,是一扇窗口、一个视角。“民俗,于我们,是一种传承、一种自信;于世人,是一扇窗口、一个视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3-05-17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我国与世界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二百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除夕之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九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歌手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合作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充满国际化元素的歌曲与春晚满庭芳华的意象相映成辉。

节目背景还展示了各国的名花,可谓花香一路,歌声盈途。节目最后九国歌手云端合唱中国经典民歌《茉莉花》更是让人久久难忘。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发挥文化在当今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023-04-16更新 | 72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染衣、酿酒、织布、古法造纸、制作胭脂口红……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把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排成视频上传网络平台,引发国内外网友关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是李子柒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地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诸多为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简析李子柒短视频所展示的中华文化魅力。
2023-03-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流”影视作品“出海”频传好消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被世界看见。由中英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拍摄的纪录片《最美中国:四季如歌》登陆英国广播公司,该片通过中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串联起30多组故事人物。各大省级卫视也成为推动影视“出海”的一大主力军。这些作品能够顺利“出海”,除了自身艺术品质不俗、制作精良,也得益于内容契合海外观众的兴趣点,还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创新传播方式,让优质作品以多种形式在海外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影视创作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优质影视作品成功“出海”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中国茶的利用最初是出于“食”用之性而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以满足于古人解决温饱的需求。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解毒、利便等功能逐渐为人们所发现。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中国人久服成习,茶的药用之旨也逐渐隐没,日益转化为习常的饮料。

中国人爱茶,在泡茶、品茶、论茶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时刻中,体悟自然、感悟人生,增进交流、强化认同。数千年来,中国人采茶、制茶、饮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用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制作出各种风味的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同时,中国茶文化在世代传承中形成了地域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特征,促进了茶器、茶歌、茶戏等文化表现形式的发展,营造了茶馆等关联性文化空间。中国茶,世界香。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中国茶与国人相伴千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