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世界大国,往往要经历三大阶段: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表达自己。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新兴大国,中国的形象日趋重要。而奥运会,正是表达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极具中国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用烟花打造的迎客松,开场蒲公英震撼亮相,震撼人心的LED秀最终凝聚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这原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却为世界展示了极其壮观且美轮美奂的开幕场景,引国外网友“花式狂赞”。北京冬奥会是历史上首次通过云技术向全球直播,通过阿里云向全球转播。基于5G研发的“冬奥故事”门户网站,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28种语言向世界介绍北京冬奥会。一个“强起来”的中国,一个蓬勃焕新的北京,正努力实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自信的时代故事讲给全世界听,让奥运风与“中国风”共同飞向世界各个角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从过去奔涌而来,向未来逐浪而去,洗练那些深沉邃远的恒久叩问。

【理想的力量】

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鲜明指出,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描绘未来社会将是每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寄托了人类关于美好社会的全部情愫和渴望;这个理想指明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不必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悲天悯人地憧憬着“乌托邦”;这个理想昭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它是崇高的、科学的、坚定的,召唤着无数共产党人向往之、奔赴之、笃行之。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简要说明“理想的力量”。

【制度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开辟的正确道路,为民族复兴构筑和夯实了强大显著的制度力量。“大智治制”,周礼、周制保持了周王朝800年的“国祚绵长”;商鞅变法从制度上奠定了秦国业一统六合的根基;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革除旧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制度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具有根本性、基础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立制创制的过程中,把社会主义原则和中国国情、历史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逐步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之治”确保我们在复兴之路上走得稳、走得宽、走得远。


(2)“中国之治”取得巨大成就,源于“中国之制”的巨大优势。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榜样的力量】

近代以来,现代化是强国富民的必然途径。发达国家在几百年间创造了走向现代化的“西方版本”,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需要不同国家结合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独立探索。一百年来,在现代化的激荡浪潮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不懈探索,以人的现代化为价值原点,把时空的压缩性和发展的持续性、结构的全面性和要素的协调性结合起来,成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写出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版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榜样的力量”。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以“世界的中国榜样”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2022-09-13更新 | 3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的两种思想文化体系。但它们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等根本问题的探讨在内涵上有诸多相似、相近、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类”属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对于团结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形成和丰富民族精神,推动中国发展进步,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难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都可以提供重要资源和积极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重要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请举两例说明。
示例:“民为邦本”与以人民为中心。
2022-09-06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汲取中国元素的冬奥会会徽,到饱含中国智慧的冬奥会奖牌,再到兼具中国风格的大型体育场馆……本届冬奥会舞台上,每个环节几乎都有厚重的中国文化的影子和印记。当古老的东方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相遇,尽显“中国浪漫”。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冬奥舞台上“中国浪漫”的文化价值。
(2)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携手共创未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之音。如果你要参加世界青少年交流会议,请你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写一篇发言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2-06-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9月26日上午,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云书展正式开幕,承诺“365天永不落幕"的图博会如约而至。本届图博会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和5G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得不迁至线上举办的实体书展得以“破圈",成为全球图书行业从业人员与线上线下的读者都可.以参与的文化盛事。

图博会在着力展现新闻出版业发展成就和新气象的同时,积极发挥促进中外出版文化交流互鉴、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持续丰富展览内容,提升读者阅读和数字科技体验、提升文创作品多元化,希望充分展示近年来出版业与各文化机构合作取得的多元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哪些启示。
(2)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上指出,坚持互学互鉴,加强人文交流合作。今年,中方举办了女性创新大赛,为疫情下的金砖合作增添了一抹亮彩。中方倡议建立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为五国职业院校和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接下来,中方还将举行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和人文交流论坛,开设五国媒体线上培训班。明年年初,中国将主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我们期待金砖国家等世界各国运动健儿同台竞技、取得佳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说明我国倡议金砖国家“坚持互学互鉴,加强人文交流合作”的原因。
2022-05-0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十年来,国产电视剧出口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琅琊榜》《甄嬛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都曾走出国门,让海外观众通过中国古装电视剧来一窥古老东方的神秘色彩,感受服装、建筑等东方古典美学和历史符号等,并对中华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兄弟情义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

2022年3月,正在国内热播的年代剧《人世间》被迪士尼购买了全球版权,这意味着欧美观众从只喜爱古老东方的偏好正在向新的方向拓展。剧中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从七八十年代的建设大三线、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到90年代的筒子楼变商品房、辞职下海和留学海外。对欧美观众来说,通过《人世间》这样的剧能够更好了解、贴近中国社会的真实生活,让欧美观众有机会与七八十年代的普通人产生共情。

类似《人世间》这样的优秀国产影视越来越多,他们正成为一张张文化金名片,扬帆海外,令中华文化的“朋友圈”和中国故事的传播版图加速扩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产剧海外热播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2022冬奥会——精彩、非凡、卓越的冰雪盛会激情呈现。独具风采的中国文化,正从过往走向未来,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惊艳、那么优美。

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开场的24节气倒计时视频,充满着“中国式浪漫”,极具巧思;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形象是代表着中国的国宝熊猫形象,代表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大的意志和强壮的身体,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那朵“人类共同的雪花”,诠释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新格言。从“我”到“我们”,一起向未来!


结合上述材料,请以“中国风”托起“奥运范”为主题撰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②紧扣主题,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近些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喜欢中国、中文、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不少人也因此选择来到中国生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当代中国人以宽广的胸怀迎接外来的各国人士,以及他们带进来的外来文化、外来观念等,当一种文化在和另一种陌生的文化遭遇时,就会出现碰撞所形成的张力,迸发出火花,而这样的多元文化激荡与交流,目前正在中国这个古老的神州大舞台上演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热情欢迎各国文化交流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自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连通中国南北的重任,如今正在连通、沟通世界。

大运河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世界上有500多条运河,包括苏伊士运河等分布在5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有运河文化,运河本身就是国际对话交流的通用语言。发挥大运河在推进国际合作和民心相通中的作用,用好用足大运河“千年文化”这个“超级IP”,能够让世界更懂中国,也让中国更好融入世界。

《遇见大运河》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委派、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是国内首部文化遗产传播剧。该剧不仅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风貌,而且强烈地表达了对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对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的一次综合提取、展现与全新表达。

《遇见大运河》国内外共演出131场,遇见全球16万名观众,将中国千年文明里最闪耀的运河名片带出国门,用相通的舞蹈语言,文化符号与世界各国运河文明对话,架起了文化桥梁。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遇见大运河》能够成为文化桥梁的原因。
2022-04-17更新 | 51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