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 . 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2015年夏纳电影节售出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版权,创下中国动画国际销售的最好成绩。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安德鲁·梅森认为,“这是一部属于全世界的合家欢电影,谁都看得懂,而且很中国”。这说明
①兼收并蓄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不同国家的人民有着共同的审美特点
③文化创新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既紧密相连又融为一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近年来《三峡好人》《大圣归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电影在各国上映获得好评。这说明
①我国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发展必须排除外来文化影响
④文化继承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端午节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传统节日,但各国习俗并不尽相同,如:韩国端午祭祀时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等活动,日本人过端午的主要活动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并喝菖蒲酒……透过各国不一样的端午节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
A.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B.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C.文化首先是世界的,然后才是民族的
D.传承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5 . 2017年5月14日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在国家大剧院献演。在节目编排上既有交响乐、民乐,也有中国古典舞蹈和西方芭蕾舞,既有美声演唱,也有中国戏曲,艺术地呈现中国文化开放包容、大气恢弘的内涵,让观众频频赞叹。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中华文化在传播中增强影响力
④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建议,夯实丝路认知,主动组织“一带一路”上的丝绸文化遗产调查,掌握丝绸文化遗产资源;用文物、图像、文献实证的丝绸史实构划一副权威的丝绸之路,夯实丝绸之路中丝绸的话语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建议”的依据。

7 .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39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都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出席论坛。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由中国首创,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受益的“交响乐”。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沿线国家要打造战略对接,密切政策沟通;深化项目合作,促进设施联通;扩大产业投资,实现贸易畅通;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资金融通;增强民生投入,深化民心相通。将丝绸之路建成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之路。民心相通是五个相通的社会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不仅经济发展、自然地理大不相同,而且社会历史、人文宗教也截然迥异,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巨大的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沿线国家怎样才能做到民心相通。
8 . 文化因传播而精彩。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李安、张艺谋等中国导演依托3D等现代技术,通过电影,将旗袍、马褂、灯笼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带给世界;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平台;历经了千百年的艰难开拓,中华文化香飘海外;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成就了中华文化对外转播的辉煌。
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哪些道理?
9 .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如韩国人一直保留着在农历一月一日迎接新年的习俗;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把春节作为法定假日来庆祝;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发行了中国生肖邮票,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午;在巴西,有些人学中国人贴“福”字,以求新年好运。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增进各国文化之间的理解,实现文化趋同
④使中化文化渗透到发达国家,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特的造园艺术被西方国家所推崇。目前,已有40多座苏州园林先后落户30个国家及地区,漂洋过海传播中国魅力。 “异地落户”的苏州园林,水榭、亭台、拱桥、长廊、漏窗等传统江南园林建筑元素应有尽有,布局精巧韵味独特,亭台楼榭绿树掩映,处处透出大自然的乐趣。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当地文化元素,采用全钢结构,引入纳米、碳纤维等多种技术提升中国园林的技术含量。中国工匠秉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两者相得益彰,打造了一个个园林精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
材料二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建设应着力提高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为此,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坚持集约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材料三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健康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健康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苏州园林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发展城市建设的。
(3)某市准备开展健康宣传活动。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为该市健康宣传活动设计两个活动主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