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北京的紫禁城、伦敦的大本钟、悉尼的歌剧院……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自文化地标,它们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各国城市文化地标的异彩纷呈体现了(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 . 2020年10月14日,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以线上线下联动形式,服务首都市民和广大文学爱好者。本届活动首次在英国伦敦设立海外分会场,突破疫情阻隔,以文学连接世界。此次活动(       
A.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带动他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C.彰显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遵循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020-11-14更新 | 29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练)
3 . 一味本草,道一则故事;一张良方,续一段情缘。纪录片《本草中华》全程采用4K拍摄,运用微距摄影、高速摄影等新技术手段,给古老的几千年中医药文化一次时尚传播、年轻呈现、温情讲述,堪称“舌尖上的草中华,惊艳了世界”。这说明(       
①中医药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②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③现代传媒的传递、共享功能扩大了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④培育好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11-11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复习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必修3: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4 . 下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诺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说明(       

①剪纸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维承
③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更容易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0-31更新 | 29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模政治试题
5 .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世界文明多样性是彰显各国文化特色的前提
②文化交流是解决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没有差距和优劣之分
④文化多样性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助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0-10-06更新 | 206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每月时政热点》专题27: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 时政练习
7 . 2020年5月21日是首个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的“国际茶日”。早在唐代,第一部世界茶学专著《茶经》就反映了我国先民最早发现茶的功用并开发饮用的事实。现在,中国茶已形成不同的茶品类型、饮用方式和衍生文化,如“人在草木间”隐喻着天人合一的境界,“茶禅一味”阐释了人生品悟。这说明(       
①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国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④传播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者、呵护幼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分老幼、无论贫富,“生命至上”成为中国战胜疫情防疫的基本准则。正如很多国际分析人士指出的,这种竭尽全力治病救人的举动,包括对高龄老人和困难家庭的不离不弃,在许多国家是很难做到的。材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服务当下的实用价值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彰显其力量
③文化是世界的,中华优秀文化赢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国不同民族文化决定各国抗疫策略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书写在从日本运送到中国的抗疫捐赠物资上的中华古诗词,感动了无数中国网友。中国网友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这些文字(        
①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②传递了中日两国间守望相助的友谊和善意
③给予了中国人民迎接挑战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赋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30更新 | 615次组卷 | 15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政治之纠错笔记系列》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