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在照相技术发明之前,以写实技法为代表的西方油画,占据了绘画的主流。但随着照相技术的出现,注重写实的西方绘画日渐萎缩。于是西方写实油画在中国画中找寻到了出口,西方写实油画渐渐具有了写意性。站在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画的写意性,为世界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②文化发展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碰撞,是世界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近年来,西方的情人节在我国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特别喜欢的节日。为什么我国的“七夕”节日受冷落,西方情人节反而成了一种时尚呢?

首先是西方文化的冲击。清朝末年,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人们认为中国传统是十分落后的,西方的才是先进的,于是人们开始穿西装、说英语,甚至采用了西方的纪年方式。

其次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我国,人们逐渐出现了各种“崇洋媚外”的心理:过生日必须要吃蛋糕,结婚必须要穿婚纱,甚至在民国的时候,差点连春节都被废除。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假日经济商机。情人节的各种噱头会吸引年轻人去消费,商家趁机进行各种节日活动的宣传,这对情人节的普及也起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1)东西方节日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什么特点?请说明原因。
(2)你是否赞同文化教育中的“去西方化”?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以节日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2023-09-2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学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探究情境一:对地道的山东人来说,最适合被卷在一张煎饼里的似乎还是大葱。山东人最看重煎饼的质地和口感,煎饼入口回甘,但对人的咬合力是一个挑战。饼卷的演化一路精彩,向南1700千米,广东潮州的春卷,坠碾提拉,速度飞快,绿豆畔,葱头白,虾干鱼露,油炸后表皮焦酥,内瓤软糯;再向西1600千米,丝娃娃是贵阳女孩的最爱,烫面烙熟,个头虽小,却能装下20种素菜和4勺蘸水。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形,饼卷的变化千姿百态,这看似是食物们的自助旅行,追根溯源,其演变终究离不开人的流动和迁徙。

探究情境二:爱丁堡艺术节元老级剧院普菜曾丝剧院主动向中英合作话剧《惊梦》发出邀请。《惊梦》讲述女主角因爱情坠入离奇梦境的故事,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英国壁虎剧团联手创作,中方出演员,英方出技术。该剧巧妙融合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伟大剧作家的作品元素。尽管演员用中文演出,但充分的肢体表演让这部剧易于为异国观众所理解。这部话剧用西方人熟悉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嫉妒和解脱的故事。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使得该剧在爱丁堡演出期间观众如潮、好评无数。


(1)探究任务1:同样是饼卷,却有山东煎饼、广东春卷、贵阳丝娃娃等形式,请你从文化的角度说明饼卷饮食文化丰富性的原因及意义。
(2)探究任务2:《惊梦》的成功演出离不开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请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我们应该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4 . 近日,歌仔戏《侨批》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之一登上国家大剧院。该剧取材于“侨批”这一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银信合一”的特殊信件,回望了过去中国海外劳工艰难求生和团结爱国的历史,引发国内外观众的情感共鸣。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植根于人民的生活实践
③文化交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④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优越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3-05-31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导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什么有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圣诞节等节日,你认为该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2023-05-2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学案
6 . 孝亲敬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新时代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精神支撑。传承与创新孝亲敬老文化,有利于高质量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传承与创新孝亲敬老文化需要(     
①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复古中华传统孝文化
④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2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导学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东方,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是不朽的;在西方,却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202046日,BBC(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时长将近一小时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以下简称《杜甫》)。杜甫其人其诗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介绍给西方世界。

专家认为,《杜甫》写的是“一个志向高远、才华出众的年轻人离家远行闯世界,却一再遭受打击:考试不顺,找工作不顺,挣不到钱,但他写出了最美、最有同情心和最有人性穿透力的诗句。这几乎是许多天才的共同命运,如梵高、巴尔扎克、米开朗其罗……让今天的年轻人很有共鸣,不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这部纪录片“立意高远、制作精良”,“拍的是杜甫,说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杜甫曾有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歌不断引发中国人的共鸣。现在,通过BBC的这部纪录片,杜甫其人其诗走向了更辽阔的远方。


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2023-05-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导学案
8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由此可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     
①夯实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历史基础与群众基础
②坚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
③为激活中华传统文化新的生机活力提供根本的途径
④实现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间的思想认同与价值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29更新 | 392次组卷 | 8卷引用: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学案
9 . 近日,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遇鉴文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节目将古琴与钢琴、瓷器与玻璃器、国画与油画、京剧与歌剧、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茶与咖啡、故宫与卢浮宫等十二组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文明符号汇聚到一起,通过57位中外文化学者解读,7国14城的全景拍摄,让东方文明之雅,西方文明之美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一节目(     
①为中西文明互鉴搭建了桥梁
②推动了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③展示了不同民族灿烂的文明
④促进了文化交流,消除了文化隔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状如花树,金枝摇曳,花树状金步摇是魏晋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特有的一种冠饰,源于西亚,通过草原丝绸之路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传人,流行于辽西地区。它的样式不仅影响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乃至东亚地区,更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这表明(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②在交流中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趋同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