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中医针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已被列AA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针灸申遗的反映出的传导过程(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标志→凸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B.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医学功能削弱→研究我国医学发展的需要
C.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加强他国文化认同
2022-01-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中医针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针灸申遗所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标志→凸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B.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医学功能削弱→研究我国医学发展的需要
C.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促进各国文化趋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

材料一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把规划转化为实景图,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跨越山海之远,迈过发展阻隔,畅通贸易往来、经济命脉与人民相亲,为沿线国家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打破西方国家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迷思,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十年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强劲的韧性、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正是其扎实推进、行稳致远的成功密码。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与文化》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行稳致远的成功密码。

材料二   2023年10月,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在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提出这一重大倡议的初心是顺应时代的主题、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美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开拓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开辟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广阔的道路。习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在下一个十年,各方将会继续深化合作,借助合作平台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加强劲,科技水平也将大幅跃升,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必将占据有利席位。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分析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彰显的时代价值。
(3)“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共建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不断丰富和深入,拉近了共建国家民众心与心的距离,也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持续推向深入。但是仍有个别国家炮制“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假如你是参与此次论坛的中国媒体人,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关知识,写一篇相关的新闻评论。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180字左右。
2024-02-2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传播环境,用“Z世代”喜闻乐见的融合传播方式,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纳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话语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中华民族在思想观念、精神旨趣、生活方式上的活跃景象;让更多传播主体积极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上述做法能够(     
①拓展文化发展路径,强化各民族思想文化认同
②发挥融合传播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增强中华文化对青少年影响力,传承红色基因
④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规定文明发展趋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将中国古诗词翻译为英文的比较呈现:
原文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 with a silly wishi held myself, to be a good servantin emperors court.If you have friends who know your heart, Distance cannot keep you apart.
比较 译成了一首没有情感色彩的叙事诗,实在是难以表达出中国诗原有的意境。 译的韵律、表意,都令人叫绝。古诗诉之不尽的绵长韵味,丝毫没有因为语种的转换而折损,把诗词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中国人的情感、意志与品性,真正传递给了西方读者。
据此,要更好地传播中华古诗词就应(  )
A.创新中华古诗词的传播路径,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B.研究中西诗词意境取向之差异与融通,全盘借鉴西方文化
C.以认同和吸收国外语言文化为主,提高语感和诗词素养
D.挖掘中华古诗词的精神内核,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H省为全面贯彻党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打造国家制造业高地;加大金融和财税支持力度,助力企业稳岗拓岗,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外贸扩容提质,鼓励外贸业态创新发展,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H省是如何全面贯彻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

材料二   2023 年10月,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在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提出这一重大倡议的初心是顺应时代的主题、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美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开拓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开辟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广阔的道路。习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在下一个十年,各方将会继续深化合作,借助合作平台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加强劲,科技水平也将大幅跃升,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必将占据有利席位。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分析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彰显的时代价值。
(3)“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共建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不断丰富和深入,拉近了共建国家民众心与心的距离,也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持续推向深入。但是仍有个别国家炮制“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假如你是参与此次论坛中国媒体人,请运用文化知识,写一篇相关的新闻评论。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 200-250字。
7 . 7月28日,2022中欧民间文明对话在北京举行。本次对话从文明交流的角度,共同探讨中西方人民相互理解、携手发展的路径。东西方世界的交往,始终与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共同进行。中欧虽然文化不同,但都主张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国的“和而不同”与欧洲“多样性统一”有异曲同工之妙。材料说明(     
A.只要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就会丰富多彩
B.文化的包容性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C.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D.既要坚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2023-01-03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题(一)政治试题(选修)
8 . 下表是将中国古诗词翻译为英文的比较呈现
原文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WithasillywishIheldmyself,Tobea
goodservantinEmperorscourt.
Ifyouhavefriendswhoknowyourheart,
Distancecannotkeepyouapart.
比较
译成了一首没有情感色彩的叙事诗,实在是难以表达出中国诗原有的意境。
译的韵律、表意,都令人叫绝。古诗诉之不尽的绵长韵味,丝毫没有因为语种的转换而折损,把诗词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中国人的情感、意志与品性,真正传递给了西方读者。
据此,要更好地传播中华古诗词就应(     
①创新中华古诗词的传播路径,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②研究中西诗词意境取向之差异与融通,探寻文化共识
③以认同和吸收国外语言文化为主,提高语感和诗词素养
④挖掘中华古诗词的精神内核,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3-01-14更新 | 1390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1年4月21日至7月31日,历时101天,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14座城市开展78个文化项目。创办16载,中法文化之春一直坚守初衷:跨国跨界,交汇碰撞。中法文化之春如今稳稳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里,成功地在两国间建立起了艺术的对话并不停更新对话的形式。中法文化之春(     
①推动了中法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②减少了中法文化的差异
③为各民族的文化统一开辟了路径
④推动了中法文化在求同存异中取长补短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冰丝带”“雪飞天”“雪游龙”……一座座巧妙蕴含中华文化、中国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冬奥场馆、设施,不仅成就了北京冬奥会的辉煌,让世界领略了独具魅力的东方之美,也成为造福人民的宝贵财富。后奥运时代,传承利用好冬奥遗产应(       
①弘扬冬奥精神,增强世界文化的认同感
②坚持文化助力,文化在交流中走向同一
③坚持服务人民,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
④探索利用路径,实现冬奥遗产长久利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