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语出《三国志》,意思是说,佳肴美馔,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食材的味道。几千年来,“和”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刻进了中国人的基因里。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     
①和羹以各种食材的差异为前提,文明有差异才能和谐共存
②合异制约了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应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
③和羹之美需要各种食材充分融合,文明应在交流中超越文化隔阂
④各食材的个性寓于和羹的共性之中,文明应以互鉴超越文化差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于9月26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九年来,我国通过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我国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能够(       
①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重塑互联网文化秩序
③延展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突出中华文化的优势,对外输出核心价值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0-0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抽测政治试题
3 . 2023年3月15 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这说明(     
①要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③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④要以文明优越超越文明隔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多边化取得积极进展,“朋友圈”不断扩大,累计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拓展﹐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和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为各国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方案蕴含的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产生深远国际影响。

材料二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虽有差异,但不是“唯我独尊”。不同的文明都承载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明标准,一种文明不应该用自己的尺度来衡量或者强加于他者,任何试图用强制性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无异于削足适履,都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
(2)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结合材料二,从文化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7-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武汉市部分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     
①打造中国标识,展现优越性
②提升传播能力,加强渗透性
③注重中外融通,把握共通性
④加强话语建设,掌握主动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强调:“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这启示我们要(     
A.既尊重本民族文化,也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B.坚持中华文化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
C.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D.坚定文化自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8 .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四场开闭幕式,从浪漫开始,以浪漫结尾,节目通过互联网和大屏幕等各种形式,用全新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自信、底蕴深厚的中国。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们充分感受北京的魅力、中国的魅力。可见“中国式的浪漫”意在(     
①创新文化表现形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②丰富中华文化内涵,促进世界文化融合发展
③借助大众传媒手段,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④坚持“以我为主”,提升中华文化的优越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1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我国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既有孔子“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的儒家思想,又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传统文化的延续,展现着精神魅力,彰显着民族文化自信。这种民族文化自信源自(     
①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永恒不变的时代价值
②中华民族伟大实践中集体智慧的价值彰显
③民族核心价值观念对民族发展的精神引领
④中华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中的独特优越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27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押题密卷(湖北卷)
10 . 长城、黄河、大运河、长征涵盖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长城是民族的脊梁,黄河是民族的魂魄,大运河凝注了中国三千年的兴衰史,长征则是新中国兴旺发达、民族复兴的精神履历和源头。国家明确提出,要建设长城、黄河、大运河、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2022年1月,我国又正式启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有利于(     
①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
②赋予中华文化全新内涵,推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
③保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④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