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24年春晚创意节目《年锦》将汉、唐、宋、明四个不同朝代的传统纹样与华丽的舞美技术相融合,为全球观众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服饰变迁图卷。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正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能超越时代限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
②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推动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③在创新中发展,更好满足海内外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
④不断创新传承的手段和方式,其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2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2010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2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在何处,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B.强烈的时代性
C.鲜明的民族性D.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到清明,父辈就扛着锄头、提着竹篮,带家人上坟祭扫,这是保持与传承中华礼俗的重要实践。进入21世纪,清明祭扫传统在不断变化:变化一   从家庭传承走向校园传承。近年来,一些大学民俗学专业的师生组织了高校清明文化联显,致力于推动校园清明文化传承,经常组织学生在清明时节以集体祭拜的方式,致敬先贤。变化二   从家庭祭扫扩大到先烈纪念。今年清明节,各地广泛开展“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主题活动,人们祭扫英烈墓、演讲红色故事……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变化三   互联网时代,远离故乡,即便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也能通过手机直播的方式体验家乡的祭扫活动、参与中华先贤祭祀大典,共享清明节日文化。


(1)清明祭扫传统的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
(2)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行为,治理不文明行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并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
请为该条例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4 .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如今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通过“扬弃”去粗取精,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借鉴意义。材料表明
A.对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B.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批判地予以继承
C.只有认同传统文化才能发展传统文化
D.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2019-01-30更新 | 1897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6 . 《洛杉矶时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团圆的情怀,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在春节时回到家人身边。一种叫做年夜饭的东西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一起,表面上是一顿饭,但实际上则是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这说明()
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仁爱文化崇尚“爱人”,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 爱之心。这些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友善等思想是一致的。这表明仁爱文化
A.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具有相对稳定性
8 . 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该书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特定族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不少方言开始消失。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为此,保护方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方言保护的文化价值。
(2)面对方言消失的状况,请就如何保护方言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17-04-0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014·天津红桥·一模
10 . “你给我一条命,我还你一个肾,不应该吗?”这是全国道德模范曹于亚捐肾救父的话。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虽然时代交了,环境变了,孝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永远都不会变,这体现了
A.传统美德的相对稳定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D.传统文化因时而变,推动着社会与人的发展
2014-04-30更新 | 4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