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力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10-17更新 | 234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测试
2 .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文章中所引用的古代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诠释与广泛传播。这是基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容易引发国民共鸣 
②与大众传媒结合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要全盘承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20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3 .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灵感来自中国传统事物“如意”,“如意”的S曲线融入了跳台赛道剖面,因此其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这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       
A.具有继承性,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B.具有创新性,体现了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具有民族性,以中国“如意”赋予世界美好祝愿
D.具有独特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2020-11-05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检测-
4 .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最终公布结果,墨迹灯笼春节、元宵红娃、清明印,龙粽端午、七夕爱之印、团圆中秋、菊花双九重阳首次以各具形象的标志出现。这一活动对传承和重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传统节日精神内核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重振中华传统节日是基于(        
①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
②继承传统文化要同步于经济发展水平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该片总策划、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文物修复切忌‘创造性修复’,科班出身的新晋学徒们要摒弃艺术教育所赋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恪守‘修旧如旧’的准则。”这说明文物修复要(       
①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民族的历史文脉
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③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
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②表明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有相对稳定性 
③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9-01更新 | 645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A卷
7 . 2019年清明节,国家民政局紧扣“文明、绿色、低碳、环保”的宗旨,宣扬清明文化、倡导祭祀新风。“慎终追远”仪式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
①承袭传统孝道文化,筑牢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②传统孝道文化可以因时而变,应为其注入时代精神
③传统孝道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该传承和弘扬
④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古代留传的许多家训不乏经典,但其中也有很多封建义理说教。对待古代留传下来的家训,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①辩证地分析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②将其作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对其中落后和腐朽的内容加以改造或剔除
④大力弘扬并积极传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近年来,浙江某市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为基调,在不改变古村落原始格局的基础上,整村重新规划、设计、改造,修旧如旧,建成集文化传承、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吃起了“旅游饭”“文化饭”。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