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2022年9月16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4项“考古中国”项目最新进展。专家表示,这些成果展现了中国史前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由此可见,开展考古中国项目有助于(     
①夯实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基础,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②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③认识我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感召力,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广两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同胞的衣、吃、住、行都具有十分突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这表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发展
B.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21-22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3 . 柳琴戏原称拉魂腔、拉后腔、拉呼腔,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柳琴戏的表演具有粗犷、热烈、朴实健康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弦,而且包含诸多古声古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这表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中华文化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带有明显地域性特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12-01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测试A卷
4 .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起源于农耕祭祀、祈求丰收的春节是中国人最期盼、最享受的盛典,穿越千年的春节民俗也是中华文明演化进程的生动记载。虎年春节,传统年俗有了更丰富的表达。以往,年夜饭需要一家人早早准备,现在,许多餐饮机构推出年夜饭套餐,让消费者免去煎炸蒸煮之累,畅享大江南北的美食;以往,拜年要挨家挨户串门,现在,通过录制拜年视频也能送上祝福。创新多样的年俗活动使年味的传承历久弥新。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有鲜明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人的生活有积极影响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创新是传统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大意“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精华,去糟粕
2021-12-18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A卷
6 .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力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10-17更新 | 23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测试
7 .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文章中所引用的古代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诠释与广泛传播。这是基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容易引发国民共鸣 
②与大众传媒结合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要全盘承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灵感来自中国传统事物“如意”,“如意”的S曲线融入了跳台赛道剖面,因此其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这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       
A.具有继承性,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B.具有创新性,体现了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具有民族性,以中国“如意”赋予世界美好祝愿
D.具有独特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2020-11-05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检测-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

苏木绰,是土家语“祖源之地”的音译,指的是武陵山区土家族居住之源,石堰坪土家村寨,至今还保存着182栋建于明清时期的土家吊脚楼,民俗风情古朴浓郁。

今年9月23日是秋分,也是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此时的苏木绰石堰坪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里仍传承着古法收割稻谷的技艺。每到农忙,田埂上随处可见农民们挑着箩筐,背上背篓,抬上板斗,割稻、打禾,虽然工效比不上机器收割,却闪耀着农耕文化的光芒。金灿灿的稻谷,沉甸甸、香扑扑,这是一年辛苦劳作的最佳成果,饱含着对首个农民丰收节的庆祝,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最质朴的向往。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分析苏木绰石堰坪村是如何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的。
10 .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最终公布结果,墨迹灯笼春节、元宵红娃、清明印,龙粽端午、七夕爱之印、团圆中秋、菊花双九重阳首次以各具形象的标志出现。这一活动对传承和重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传统节日精神内核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重振中华传统节日是基于(        
①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
②继承传统文化要同步于经济发展水平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