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2022年11月2日,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30周年之际,乌国家图书馆开设“中国之窗”阅览厅,中国向该图书馆捐赠260多本涉及中国文化、艺术、文学等内容的中、英、俄文图书和影像资料,为乌民众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窗口。此举(     
①有利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两国友好、民心相通
②有利于我国借鉴外来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表明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和根基
④体现了文化不仅属于某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有种浪漫,叫中国航空航天,我们的探月工程叫做“嫦娥”,月球车叫做“玉兔”,载人航天空间站叫作“天宫”,火星探测器叫作“天问”,这些与古老神话结合在一起的航天名字充满了中式浪漫,又巧妙地契合了航天器的功能。“中式浪漫”的航天器命名(     
①体现了传统文化对航天技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
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12更新 | 477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3 . 食用野味的陋习并不简单地是一个医学、环保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只有重新唤醒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那些合宜的野生动物观,重建当代人与野生动物的文化关联,运用文化手段疏导新兴野味文化,方能根本上改善、引导当代人的野物观、自然观。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④要坚持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古为今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古诗词字里行间蕴涵着对劳动的赞美与讴歌。诗词既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又告诉我们幸福靠劳动来创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和方向
②古诗词反映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它具有维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④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2更新 | 92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天人合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这些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治理和发展思想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     )
①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政治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 .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有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因为真正让英国强大起来的不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是“智”与“德”。这表明(       )
A.本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D.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
7 .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奖牌名为“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北京冬奥会奖牌的设计表明(     
①创新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转向世界性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③中华文化能够展现人们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中外文化合铸就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2-01更新 | 506次组卷 | 10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的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把“如意”的S曲线揉入跳台赛道剖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     
A.具有继承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承袭
B.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以中国“如意”寄予世界美好祝愿
C.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体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D.是独特性与包容性的统一,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021-10-25更新 | 541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力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10-17更新 | 234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政治(凌海三高命题,三卷)试题
10 . 陈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表现出青松的挺拔坚韧。在历史长河之中,青松的形态和习性虽然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却不断赋予它新的理解和诠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和集中体现
②文化作为意识形态,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7-30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