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中国古人对于生活环境,大到城邑园林,小到家居的选择、规划和建设,都有生态和谐的追求。然而,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也曾产生“征服自然”的欲念,忽视对自然的保护,酿成环境灾难。

破坏自然的惨痛教训让人们醒悟。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到位,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要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实现路径。


(1)有人说,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二   提升生态责任意识,建设美丽中国,青年责无旁贷。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当代青年不懈努力与奋斗,建设美丽中国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当代青年的共同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2)学校团委拟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帮团委制定一个活动方案,要求围绕主题,说明活动的意图和过程,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2-04-26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政治试题
2 .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如何认识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如何明确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与方式?201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四篇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标识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彰显中华特色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善用外部备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众安身立命提供了基本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
文章提出,要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要努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份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肌体的重要内容。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应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加快文化“走出去”能为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请你为如何加快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