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下大同”,今天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赋予了它共建共商共享的新内涵.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凝固不变
C.传统文化都是时代的精华D.传统文化都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2 . 近两年“国潮”文化兴起,年轻人越来越热爱“国潮”文化,衣食住行都有国潮元素的影子。“国潮”的核心底蕴是国,表现形式是潮,是结合当下新人群、新需求、新技术、新场景后产生的新事物、新的展现方式。“国潮”文化的流行(     
①是建立在与其他文明比较之后的自觉自信之上
②说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融合才能体现其价值
③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④映射了传统文化是民族之基,应该回归传统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4-09更新 | 2681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34个省市的图形字体,如下图所示。如果从文化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B.打破传统,独树一帜
C.兼收并蓄,求同存异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022-01-10更新 | 158次组卷 | 19卷引用:内蒙古固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4 . 2021年4月,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对做好未来5年的传承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划注重在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方面着力。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记忆——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
②传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③创新——融通多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注重转化利用
④传播——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出席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回顾深圳特区取得巨大“历史性跨越”的同时,习近平也强调我们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应(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汲取各种外来文化   
②尊重中华民族文化同时,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2019年春节期间,一种叫“中国红”的剪纸灯笼挂满了大街小巷。这些灯笼透出浓浓的“年味”,很多市民买回家,挂在窗前,图个喜庆。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②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对传统文化要在全面承袭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7 . “五湖四海气象万千,神州大地万民欢,同心同德奔小康,十九大精神天下传。”这是民间艺人新编河南坠子小段《十九大精神传天下》里的几句。朗朗上口的戏词,加上活灵活现的演绎,谈笑间,把十九大精神的新提法、新论断唱给村民听,因而深受村民喜欢。由此可见
①必须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传统文化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永葆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④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18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6-09更新 | 9130次组卷 | 119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扫墓,祭祀祖先,镇终追远,聊表思念,这是中国式亲情的优良传统。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鲜花、植树等绿色祭祀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烧纸、焚香。“烧一片纸,不如添一片绿”,集中祭览、网络祭祀、追思会等新型祭祀方式也渐成风尚。
(1)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0 . 习近平指出,要大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即“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必须坚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
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④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