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近年来,某自治州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通过整合教师、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师资力量,开设“非遗课堂”,将扬琴、板凳龙、板凳拳,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学校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     
①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能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②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旨在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推动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
④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转化,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2-24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政治试题
14-15高一上·湖北宜昌·期末
2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3年,中国文化逐渐稳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作为主宾国(注:在展会上由主办方确定以某一国家文化为主题进行宣传,这个国家即是主宾国。主宾国可以看成是第二个“东道主”。成为主宾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体现,是对国家形象的有效宣传。)参加的各类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结合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容•淡定•渐成熟】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据法国艺术市场专业统计机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2013年度,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当代艺术市场。
(1)请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文化“从容、淡定、渐成熟”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二:【自醒•自信•在路上】
毋庸讳言,尽管中国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位重要且影响深远,但当今部分国人传统文化修养不足,对文化传承仍现隔膜,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令人欣慰的是,国人对此问题已日渐重视,并开始重新审视。
(2)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材料三:【面对•应对•再出发】
中华文化有着独特魅力和感召力,如何向世界传递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需走对路、走稳路。
(3)请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向世界传递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
2016-12-12更新 | 5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中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13-14高二上·甘肃兰州·期中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