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克孜尔石窟坐落在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处。开凿于公元3世纪,停建于公元8-9世纪,衰落于公元13世纪中叶。它是古龟兹人文发展的一部历史大典,壁画中所展现的龟兹民族的语言、人种、服饰、信仰以及生产、生活与乐舞活动场景,也明显揭示出佛教文明向东传播的历史轨迹,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过程。这说明(     
①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展现了本土的深厚文化底蕴
②克孜尔石窟是对外来文化进行了兼收并蓄和融合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
④壁画艺术可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2 .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把“如意”的S曲线揉入跳台赛道剖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       

A.具有继承性,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B.具有创新性,体现创新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C.具有民族性,以中国“如意”赋予世界美好祝愿
D.具有独特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 . 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的英雄献出了生命。缅怀英烈,尊崇英烈,应当刻进我们的民族血脉,融进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才能(     
①传承英烈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
②还原历史真相,厘清英雄事迹的来龙去脉
③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
④发扬时代精神,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继承传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1年10月9日,杭州亚残运会火炬形象“桂冠”正式发布。“桂冠”的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良渚玉琮和杭州市花——桂花。尊良渚玉琮其为文化本源,礼通天地,道贯古今;以杭城桂花的芳香四溢,寓意阳光、和谐、自强、共享的办赛理念。这说明文化创造必须(     )
①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②把历史传统与城市特点结合起来
③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河北是戏曲大省,剧种丰富、院团众多、名家辈出,在民间有“北方戏窝子”的美誉。河北有着丰厚的戏曲文化底蕴,至今拥有36个地方戏曲剧种,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河北梆子剧院、保定艺术剧院老调剧团、石家庄市丝弦剧团等享誉戏剧界;河北梆子《钟馗》《宝莲灯》、保定老调《潘杨讼》等一批优秀戏曲作品,更是家喻户晓。围绕如何擦亮河北“北方戏窝子”文化品牌,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甲: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认同各种戏曲文化
②乙:坚定文化自信,固守河北本地戏曲文化
③丙:让名家名段走出剧场,走进人民的生活
④丁: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涵养戏曲文化生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从《礼记·礼运》的“天下为公”到宋明时期“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学思想,再到《共产党宣言》的“自由人联合体”,无不体现着人类对美好社会的预见和设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
②全面承袭了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③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④坚持胸怀天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重大问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佾(vì)舞源于周朝礼乐,成于祭孔乐舞,是集诗、礼、乐于一体的国礼舞蹈,蕴含着中正和谐、伦常有序的儒家精神,可以让人谦和有礼。近年来,福建省F市深入研究价舞的礼仪内涵、佾礼规制、舞蹈动作和道具使用,整理相关的图谱画册和乐理典籍,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佾舞申遗的意义在于(     )
①恢复传统儒家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②提供精神指引,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
④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9更新 | 3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2023年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一边看电影,一边背唐诗的“学习式观影”引发热议。“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百云千载空悠悠”……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与观众相遇,长安的繁华气派、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齐“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该作品的成功在于(   )
①换一种方式学习诗词,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②用科技手段重塑传统表达,打造文化传承新思路
③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促进观众与中华文化共情
④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全部继承即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和如羹焉,水火醯醯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鉴其他国家优秀文明成果
④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某小区物业公司将墙面上的明星广告牌换成了五位戍边英雄的照片,并附文:“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向每一位戍边英雄致敬!记住英雄的名字!祁发宝、陈红军、王焯冉、肖思远、陈祥榕!致敬!”这不仅获得了小区居民的支持,更是被众多路人和网友点赞。该物业公司此举旨在(     
A.继承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
B.弘扬革命文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C.传递榜样力量,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D.加强理论武装,凝聚伟大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