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国家宝藏》《中秋奇妙游》《满庭芳·国色》《华彩梨园》等优质国风文化节目,通过新奇的创作手法和符号修辞,将音乐、服饰、造型、场景等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与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符号进行提取、编织、组合,并以青年惯用的符号传播,引得年轻人“疯狂盖章”。材料中的国风文化节目(     
①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②根本目的在于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③坚持以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诉求为指导
④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化的表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06更新 | 222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6月变式训练哲学与文化篇

2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大会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大会一致同意,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挖掘《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一修正案的文化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杨门女将》中,众女将头戴七星额耍起翎子功威风凛凛;《徐策跑城》中,老徐策意气风发将纱帽两侧的翅子耍得虎虎生风;《打金枝》里,公主凭借头上珠翠闪烁的华丽凤冠震慑全场……舞台上的戏曲绝活让人眼花缭乱拍手称奇,而表演者头上珠光宝气的盔帽无疑为其增彩不少。

盔帽,是戏曲演出道具中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每一个盔帽都是一个故事,深深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盔帽虽小,却融合了美术、服饰、刺绣等多种文化和艺术元素,综合运用雕、刻、挖、嵌、堆、塑、染、绣、扎、贴、胶、漆等多种制作手法。

随着现代社会娱乐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戏曲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盔帽制作技艺也出现了后继无人的问题。


有人说,盔帽制作效率极低,已经不合时宜,我们应心平气和地承认和接受其没落。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2-11-25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四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主观题专项突破
4 . 《典籍里的中国》深度挖掘蕴含在典籍中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将戏剧美学融入电视创作,以戏剧形态展现典籍魅力,以人物故事展示典籍价值,精准找到能让当代人和古人内心贴近的共振点。这表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     
①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③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
④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做到不忘本来、古为今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两年“国潮”文化兴起,年轻人越来越热爱“国潮”文化,衣食住行都有国潮元素的影子。“国潮”的核心底蕴是国,表现形式是潮,是结合当下新人群、新需求、新技术、新场景后产生的新事物、新的展现方式。“国潮”文化的流行(     
①是建立在与其他文明比较之后的自觉自信之上
②说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融合才能体现其价值
③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④映射了传统文化是民族之基,应该回归传统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4-09更新 | 2681次组卷 | 22卷引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 . 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蔚为大观。

最是文化韵流长。无论东方审美的意境、均衡细致的和谐,还是为人处世的哲学、细致贴心的情韵,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探索传统文化,溢满“中国味”的道具、皮肤、界面风格的游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的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被做成了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呈现传统文化之形,更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深深地打动着年轻人。不少年轻人不仅热爱品味国风,还用自己的才华和特长,用技术赋能文化表达,让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借助新兴传播渠道的力量传承推广国风。

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文化是国风的内功,只停留在表演层面的国风只能是伪国风,要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化,让唐风宋韵浩荡汇聚破壁成风。


有人认为“国风文艺扎根传统文化之中就能破壁成功”。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加以评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多次在地方考察期间调研当地特色文化、历史古迹,反复强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他在云冈石窟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嘉峪关关城考察时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知识,简要说明国家为什么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2021-12-03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帮》(统编版)专题24 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8 . 琉璃展览、古法小荷包制作、古法描金扇面制作……通过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石景山文化E站”或者“石景山文E”APP,百姓就可足不出户了解全区最新、最全的文化资讯,线上挑选、报名参与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此举(       
①借助“互联网+”模式,创新文化传播渠道,满足大众文化需求
②是政府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动体现
③有利于助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④用全新形式替代原有的文化内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借鉴融合对方的文化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B.开展特色活动,传承中华文化
C.加强文化交流,坚持正确方向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
2019-12-30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巅峰冲刺山东省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考点扫描专题14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