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我国传统民族节日包含家国天下的社会秩序,也包含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还涉及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等艺术品类;此外,也与娱乐游艺、游山玩水的生活趣味和美食、服饰、工艺等美的追求密切相关。这说明我国传统民族节日
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表达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引领着时代文明的新风尚                     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12高二下·黑龙江大庆·阶段练习
2 . “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所著的《汉书》,本意是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把它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赋予了新的境界。“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书》说明( )
A.文化继承就是全部承袭
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D.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3-14高三下·北京丰台·阶段练习
3 . 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①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2019-01-30更新 | 3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高二上12月月考政治试卷
5 .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曾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
简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6 . 当前,许多学校通过开展诗文朗诵大赛,举办“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体验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经典文化教育。这样做是基于()
①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经典文化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价值
③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巨大促进作用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0高三·江苏·学业考试
7 . 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条件D.文化具有继承性
2018-11-01更新 | 10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长沙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慈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文化血脉,内容丰富。儒家以仁义为基础,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道家以慈善积德为核心,认为“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矜孤恤寡,敬老怀幼”“乐以养人,周穷救急”等;佛家以慈悲为善为宗旨,认为“慈”是指以慈爱之心给人以幸福,“悲”则指以怜悯之心祓除人的痛苦;墨家以兼爱为核心,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慈善法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展了中国慈善伦理,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中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慈善法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既包括传统的扶贫、济困、救灾,也包括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的公益活动,同时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也纳入其中。
(1)慈善法体现了慈善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慈善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你就中学生如何弘扬慈善文化提两条具体的建议。
9 . 让精彩设计变成生活用品,让文化创意成为生活方式。2017年4月15日晚,湖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长沙音乐厅麓山中厅举行。创意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动力。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这表明
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发展的
③文化创新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要求             ④创新意识是文化创意设计的来源
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2018-01-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17年下期东安、道县、江华三校联合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10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严重“入超”,“文化赤字”很大,在世界上表现中国核心价值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化产品及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仍然有限。为此我们必须(       
①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立足社会实践,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
③充分吸收一切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