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6-11-26更新 | 152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
2 . “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2019-01-30更新 | 1300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检测考试政治试卷
3 . 国产动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全国上映后,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该片在尊重传统哪吒故事的人物关系、核心意象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运用数字视效技术,实现中国美学风格新的艺术表达,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
①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③先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再去发展
④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4 . 材料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年终岁末,人们都张罗着过年:吃团圆饭,放鞭炮……这勾起人们多少美好的记忆。而如今,年味儿却越来越淡:本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却有人外出旅游;本想放鞭炮除旧迎新,有关部门却颁布了“禁放令”。为弘扬春节文化,各级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除夕纳入春节假期,改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为限放;加大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投入,并向市民提供免费的基本服务;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人才的培养,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猜灯谜、闹元宵等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年味变淡这一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8年11月1日“榫卯的魅力”主题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向公众开放。展览通过互动模型、微缩模型、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展览形式,展示榫卯工艺在古代建筑、家具、造船、造桥等不同领域以及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办这一活动
①创新了文化形式,丰富了文化的内涵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③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传承濒危或退化的优秀工艺和元素
④旨在进一步巩固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苹果,一个小蚂蚁,一双手,说的就是我们演讲团干的事,一只小蚂蚁不知道苹果的味道,需要一个大手揭开果皮,小蚂蚁才能知道香味,自己钻进去。这就是我们科普团的宗旨。”中科院老科学家徐文耀这样形容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从流浪地球走进科幻""建成后近600年未遭水淹的故宫,为何几年前下暴雨出现积水?”“人体消化道内所有细菌的重量足有900克,你相信吗....这些有趣的题目均是这支特别的科普团的演讲内容,2019年7月,王瑜生、潘厚任、陈贺能等11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代表花颁科普阅读“点灯人”奖牌。这支成立于22年前的科普演讲团目前拥有61位团员,他们继大多数是退了休的老教授。科普团成员22年以来几乎走遍全国各地,截至2019年,其推出的“科学家进校园”活动累计举行了上千场。活动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营心人数超过一千万。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进行科普演讲的积极意义。
7 . 习近平主席于2019年11月3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
②优秀文化才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继承
④要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在全民书法热的同时,一些问题和现象也不容忽视。如在“新解构主义”等外衣下,打破传统经典的审美参照,追求狂怪离奇甚至荒诞恶搞、任意涂鸦的“丑书”怪书”乱象。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书法的发展必须承续中华文脉的基础上             ②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③需要多样包容,有效推动书法经典的传承             ④创新不等于恶搞,守正方能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从都国际论坛”于12月9日至12日在广州举行,主题为“改革开放与合作共赢”。习近平会见出席“2018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时强调,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点也是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以仁爱、和谐、中庸等作为核心价值,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作为终极目标。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以博大包容的胸怀吸纳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新时期,我们相信和平的阳光会真正普照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星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必将真正实现。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文化如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的实现?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文化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的原因。
(3)你所在的H社团计划举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览,请你策划两个展览主题。
2019-02-14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10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于2018年6月20日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发布,并很快在多家媒体的客户端、网站,以及微信朋友圈掀起了转发浪潮。该片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7年的光辉历程,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3D还原的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来,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微电影《红色气质》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