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在2017年“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一批以德化白瓷为材料,以德化传统烧制技艺制作的当代艺术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既有德化白瓷特有的美感,又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的现代创新元素。中外艺术家们互相启发创作灵感、切磋陶艺,将历史悠久的德化陶瓷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技艺
①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
②要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③要坚守传统,保留和延续传统技艺原有的韵味
④要与时俱进,选择与时代相契合的内容和形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甲骨文是迄今为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珍视和传承甲骨文的理论依据是(       
①一定的文化延续离不开特有的物质载体的支撑
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
④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⑥D.②④
3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自古以来,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但如今,乡村与梦中田园已经在工业文明的潮推浪卷中渐行渐远。如何使乡村保持乡韵,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考题。破解这一考题需要
①宣传乡村文化的价值,制定合理的乡村文化保护发展目标
②在继承中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保持乡村文化的特色
③对乡村中的古迹进行保护性开发,做到“修旧如新”
④加大对乡村文化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乡村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我国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     
①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足的忧虑
②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
③道出了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后人难以逾越的感慨
④反映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自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2017年秋季,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选文数量明显增加且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均有收录。古诗词中有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之吟》,表达珍爱劳动之情的《悯农》等;文言文中有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愚公移山》等。还增设了楹联、成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为人民服务》《朱德的扁担》,还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重要教育载体,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019-03-1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政治试题
6 . 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一转一折,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如今,家具的灵魂榫卯早已被人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钉子和胶水。这表明(       
①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有待保护与传承
②古典家具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社会性
③传统家具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将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取代
④文化回归传统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0-1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13-14高三下·北京丰台·阶段练习
7 . 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①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

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领袖人物的人文情怀和普罗大众的价值追求同声相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泼,内容与形式未必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的魅力。“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魅力。
9 . 巴塞罗那案例馆是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唯一一个有两项参展案例的外国城市,这两个案例分别是中心老城区改造和创新城区建设。这里有现代的高楼大厦,也有充满历史的石板小巷,现代与历史的融合给参观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巴塞罗那模式”说明   (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发挥其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   
③文化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④全面肯定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习近平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承袭传统文化
③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上推进文化建设
④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