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依据西安市最新城市规划,以钟楼为中心点的四条大街,风格各异,东大街属于老式空间环境,西大街的改造凸显出康朝时长安城的繁荣风貌,形成了国内唯一的全仿唐建筑风格街区,南大街和北大街的空间环境现代感过多。四条大街以钟楼为基点,以历史文化底蕴为脉络,加以延伸、传承同时发掘其独特的风格风貌,在整体空间环境上达到统一,在统一基础之上又展现了各自特色,这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根基
③西安对发展本地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④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5-0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长治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统一联合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2 . 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全世界历时最悠久、设计最科学、布局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发达、自流灌溉面积最广”的特点享誉中外,至今仍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38县1076万余亩农田灌溉。2018年8月14日,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有利于
①促进中国灌溉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②发挥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③见证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先进基因
④增强文化自信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制度内美术学院教育体系的建立,使得传统“师徒相承”的教育模式逐渐边缘化。然而,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师徒相承”的美术教育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对中国书画的“师徒相承”和“学院教育”两种教学模式,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是中国书画教学模式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的文化复兴将使“师徒相承”重新成为书画文化的主要教学模式
③书画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为中国现代书画艺术取得新成就增添了新动力
④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需要“学院教育”吸取“师徒相承”模式的长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很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的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一些非遗技艺在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有文化学者认为,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到历史的深处。文化学者对待非遗技艺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传统技艺不可忘记与遗弃
②要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对传统技艺进行根本改造
③不能只看到传统技艺的外在用途,更要看到其内在光华
④要把蕴含在传统技艺中的工匠精神和中华文脉传承下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经典咏流传》“以现代音乐和古典诗词”的模式,“和诗以歌”,借助音乐的翅膀,让诗词之美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经典的诗词璀璨如新。节目中不少诗词改编成歌曲后,迅速在年轻人中流传开来,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的又一成功范例。
至于用现代音乐激活古诗词的密码是什么?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过彤认为有两个:一个是时代性。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要选那些对当下中国社会有观照性、具有普世情感的作品,因为只有这些普世情感能够穿越时空,具备二度创作再流传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时尚性。邀请什么样的演唱嘉宾,用什么样的演绎方式,是吸引年轻观众、激活经典的重要因素。《经典咏流传》做什么?怎么做?找谁做?立足于“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的定位,制作方意识到必须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采取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的形式,才能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美学引领的深度。从《经典咏流传》的创新出发,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不禁畅想,未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能够把文、史、哲、美、乐等多个领域全部打通,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经典永流传》节目是如何做到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
(2)文化产品与普通商品不同,文化产品除了具有商品经济属性,还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公共产品属性,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道德价值规范的特殊功能。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在文化供给侧改革中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文化产品的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之间的关系。
(3)某班开展了“点赞最美文化创新人”活动,请你谈谈“最美文化创新人”身上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写出两点即可)
2018-05-09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练习(一模)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6 .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遗产。根据材料回答题。
1.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是因为
①古村落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传统文化对现今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古村落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来源
④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祠堂是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里的祖训、族规是古村落的灵魂,近乎每个古村落的祠堂祖训族规中都包含“勤学耀祖”“节俭”“睦亲”等对族人的要求,甚至有的族规中都具体到使用的器物,如筷子必须要直、要齐、要和……这些教化着民众,影响深远。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在维系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②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对祖训、族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18-02-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二中、晋城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名校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7 .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 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的原因。
8 . 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以传统文化为源泉
②弘扬传统文化要注入时代精神
③创新要尊重旧事物的合理因素
④改革要结合实际,敢于破旧立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