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传承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了“子民”的狭隘界限,不是将“民”归与“君”“官”相对应的位置。它既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注重关注百姓生存的积极因素,又抛开了其中"君为主体,民为从属,民为君用"的消极因素,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人民的中心地位。材料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②传统文化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
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全盘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2-26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山东卷)第一辑卷3
2 . 《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电视节目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底蕴,回应观众精神期盼,在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同时,增强与当代社会生活、与当代人的互动,实现了节目“叫好又叫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正确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文化创新需要立足于融通古今文化资源
③文化创新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前提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天下为公”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率最高的一则典故。习总书记所讲的“天下”与古人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古人的“天下”指的是天子统辖的区域,而习总书记所讲的“天下”是指全世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习近平总书记对典故的全新阐释是基于(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先有继承后有发展
③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④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必须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④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9-06更新 | 852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政治试题
5 .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6更新 | 973次组卷 | 89卷引用:2015届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6 .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某大学教授对甲骨文进行数字化的设计,把甲骨文变成微信表情包,其活泼蠢萌的形象深受年轻人喜爱,目前微信发送量已超过上百万次。甲骨文数字化设计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要迎合年轻人的需要
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生命力
④赋予汉字新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展示其时代魅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动画电影《哪吒》被称为“国漫之光”,它是制作者以《封神演义》为原型进行再创作,走出传统、贴近时代、走进观众,在口碑与票房上实现双赢,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让人看到“国漫崛起”的希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不断创新获得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③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助推了文化创新
④与现代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7-22更新 | 106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政治试题
8 . 有观点认为,语言要跟着文字走。如汉语中的“吃”字,上古音读qia,现保留在湘方言中;中古音读qi,现保留在西南官话中;现代音读chi,存在于北方话中。汉字读音多次演变,但文字没有变化,所以我们现在还能读懂“吃”;如果换上一种表音文字,就不会有几千年不变的“吃”。可见,汉语的语言跟着文字走(     
①是我国传承延续文化血脉的有利因素
②是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
③体现了汉字的优越性和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有利于推动我国不同区域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优秀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是探索传统典籍当代化传播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在创作过程中咨询相关专家,查询相关书籍和论文,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述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节目采用"戏剧十影视+文化访谈"的表现方法,巧妙运用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设计出多个"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以穿越古今的戏剧化方式呈现,把典籍变成观众可感知、可共情的影视化作品,带领观众品味典籍,阅读历史里的文化中国,打开智慧和思想之门,用当代的方式与历史握手,使人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产生共情,让"典籍活起来",经典不再"高冷",节目成为爆款。


《典籍里的中国》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021-05-2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与济南市章丘区2021届高三联合模拟政治试题(5月)
10 .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舞蹈《唐宫夜宴》在2021年春节成功出圈。它借助唐三彩造型和古画场景,配以《簪花仕女图》、青铜器等国宝文物,综合利用三维、5G和AR技术,实现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的完美结合,制作出一桌让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唐宫夜宴》的成功得益于(        
①坚持了文化交流借鉴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②利用并融汇多种资源,实现了综合创新坚持了文化自信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以时尚之美满足人民之需
④实现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体现了科学技术支配文化的价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5-07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4月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十一校联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