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2017年7月上线的一款App“折扇”,短短2个月,下载量就达50万。这款App有五个板块:欣赏、形制、工艺、历史、扇坊。通过网络3D技术,我们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古人一同把玩折扇,赏画抒怀,进山选竹,动手制扇。传统民艺与现代工匠相结合,为美好时代打开一扇门。这启示我们要
①借助互联网与科技使传统文化绽放生命力
②通过创新推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
④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故宫正以新姿态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依托互联网等技术,加强博物馆网上展览、网络课堂建设,推出《上新了•故宫》等优秀节目,扩大博物馆文化供给的辐射范围,构建社区化、参与式博物馆,邀请用户参与文化创建,让更多公众了解、走进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萌萌哒”故宫御猫、戴墨镜的乾隆、《故宫回声》主题漫画、手机上动手建宫殿等产品被网友盛赞。近600岁的故宫不仅“活起来”,而且“火起来”,成为“超级网红”。

材料二某班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开展了“走进故宫,感受传统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博物馆,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装饰内涵、历史故事、艺术价值等,领悟“故宫博物院”的深刻内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立志“弘文化,传精神,立自信”“担当责任,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实践活动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完美结合。


(1)故宫成为“网红”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火起来”。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走进故宫,感受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3)有专家建议,让故宫从“超级网红”走向“有故事的智者”,文创产品应做到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真正融合。请你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13-14高三下·北京丰台·阶段练习
3 . 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①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 南曲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类型,它以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在曲坛享有盛誉。在南曲艺术濒临消亡的今天,南曲艺人长期坚守,将高超的表演技艺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南曲得到传承与发展。这说明
①只有融合民俗活动的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南曲艺术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独具特色的南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南曲艺术富有活力就在于其扎根于社会生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制度内美术学院教育体系的建立,使得传统“师徒相承”的教育模式逐渐边缘化。然而,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师徒相承”的美术教育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对中国书画的“师徒相承”和“学院教育”两种教学模式,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是中国书画教学模式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的文化复兴将使“师徒相承”重新成为书画文化的主要教学模式
③书画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为中国现代书画艺术取得新成就增添了新动力
④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需要“学院教育”吸取“师徒相承”模式的长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央视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找明星演历史小剧场,加上博物馆馆长亲自解说,向观众讲述传奇宝藏的前世今生,展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开播即秒红。播出后立     即掀起年轻人学习历史、参观博物馆的热潮。这说明:
①融合流行文化,是文化传承的根本文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助推文化传承
③挖掘历史资源,能增强文化认同感借助技术手段,是复兴传统文化的关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在2017年“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一批以德化白瓷为材料,以德化传统烧制技艺制作的当代艺术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既有德化白瓷特有的美感,又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的现代创新元素。中外艺术家们互相启发创作灵感、切磋陶艺,将历史悠久的德化陶瓷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技艺
①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
②要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③要坚守传统,保留和延续传统技艺原有的韵味
④要与时俱进,选择与时代相契合的内容和形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力压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线卫视春晚,占据当晚同时段实时收视第一位置,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网上好评如潮!

网评一:诗言志,歌咏言。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的内涵从未改变。如何让经典流行?这个节目在诗词与音乐之间找到了答案。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

网评二: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伟大。


(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阐释网评一中所说的“答案”。
(2)结合你对小诗《苔》的理解,请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普通人何以伟大?
(3)在传承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校应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请你写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利用微纳电子、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能够推动中医诊疗的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动中医文化的世界推广与传播。

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颁布实施。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传统中医药拥抱现代科技对其自身发展的意义。
(2)在传统中医药与新技术相结合,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请就中医药运用现代科技实现自身发展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10 . 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下设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民族综合文献馆、数字化文献馆藏有藏、彝、纳西、傣、水、柯尔克孜、白、侗、羌等二十多种少数民族的各种版本文献50000()册。该中心有专业人员对文献进行研究,并提供在线查阅文献服务。收藏、保护、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①是基于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③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④能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