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云冈石窟是我国北魏王朝为宣传佛教教义而营建的宏伟工程,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云冈早期作品(图1)继承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具有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云冈中期作品(下图2)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雕饰精美、内容繁复,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据此可知(     

①图一和图二体现和反映出当时佛教思想的流行和北魏社会生活场景
②云冈石窟继承和回归传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云冈石窟实现了包容性发展,是当时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
④图一和图二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2021-06-0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6月适应性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2 . 2020年12月3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30个体育图标发布,包括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图标设计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将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下列关于冬奥会图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标有利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转化为世界性
②图标彰显了冬奥会的理念和愿景,贡献了中国文化符号
③图标设计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图标既留下独特的文化印记,又体现冬奥会文化的传承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 . 清华美院陈楠教授及其团队把甲骨文变成表情包,古老传统文化与网络流行文化碰撞,现代手段与传统经典融合,表情包一经推出就成为年轻人斗图“法宝”,这一做法(       
①借助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字新的基本内涵
②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
③有助于激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
④利用现代手段,在守与变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作为神话故事和传统动画电影中有知名度的人物,哪吒向来以少年英雄的形象示人,而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魔童哪吒”一反常态,长着鲨鱼齿、神情叛逆;特效密集的对打场景,30秒一镜到底的镜头运用,以及如梦如幻的山河社稷图、太乙真人的神奇毛笔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了色彩。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现代科技手段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       ②合理想象和虚构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
③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敢于批判、推陈出新       ④文化创新就要努力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一套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独特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大神、有木有”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学反应”。用“甲骨文表情包”解读甲骨文,将古老而厚重的文化记忆“复制”到现代生活中,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这启示我们
①要让传统文化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之与现代生活方式互相融合
②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才能使之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③只有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为它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5-23更新 | 372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六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13-14高三下·北京丰台·阶段练习
6 . 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①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丰富的文化节目和文化活动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追求,
材料一: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整合了全国顶级文博资源,选择了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内的27件入围国宝,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讲述一个个博物馆里、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传奇故事,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是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成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电视台的扛鼎之作。
材料二: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这两年逐渐以时尚的面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往故宫文化产品注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但是由于缺少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而缺乏吸引力,与社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诉求存在较大距离。近年故宫制作了多款软件,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历史人物和国宝文物的故事。其中,开发了一款针对9-11岁儿童的APP《皇帝的一天》的游戏,让儿童寓教于游,体会到做小皇帝也是“蛮拼的”;制作了一个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的装置,每次可以让60位观众走进去,绘画中的人物可以动,而且时间和季节也可以变化,如今,故宫正在唤醒库房里沉睡的文物,让它们真正“活”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故宫唤醒沉睡的文物”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启示。
(2)结合材料,从“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角度,说明如何运用创新推动文博事业的发展。
(3)请你就如何促进故宫博物院与社会公众互动,在上述背景故事之外.再提出两条文化互动的建议。
2018-05-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岳阳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二)文综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3日起,《国家宝藏》首次将博物馆拉进了综艺舞台,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符合年轻人审美。以往的文化类节目,多数都以演播室录制的形式为主,节目形式比较单一,尽可能多维度地讲述每件国宝背后的故事。节目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与九大国家级博物馆精诚合作,选择了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内的27件入围国宝,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了起来”。
《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说,这个节目初衷,就是讲述一个个博物馆里、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所有的信息与感受,都将通过丰富多元的视听手段、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传达给每一位电视观众。《国家宝藏》将是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成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电视台的扛鼎之作。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喊话网友:“希望大家像我一样喜欢《国家宝藏》。”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积极响应。
(1)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宝藏》创作和播出的文化意义?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成功的原因。
(3)故宫“网红”院长喊话网友:“希望大家像我一样喜欢《国家宝藏》。”你将怎样积极响应?(至少讲出两点)
9 . 清华美院陈楠教授将甲骨文字体建立在一个由方形与圆构筑的网络状图之上,利用网格上的交叉点间的线段构成甲骨文字。下图是他用甲骨文字体设计的电脑个性化图标。该图标的设计

①坚持了在创新基础上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②正确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③实现了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的创新
④坚持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8-04-26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故宫正以新姿态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依托互联网等技术,加强博物馆网上展览、网络课堂建设,推出《上新了•故宫》等优秀节目,扩大博物馆文化供给的辐射范围,构建社区化、参与式博物馆,邀请用户参与文化创建,让更多公众了解、走进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萌萌哒”故宫御猫、戴墨镜的乾隆、《故宫回声》主题漫画、手机上动手建宫殿等产品被网友盛赞。近600岁的故宫不仅“活起来”,而且“火起来”,成为“超级网红”。

材料二某班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开展了“走进故宫,感受传统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博物馆,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装饰内涵、历史故事、艺术价值等,领悟“故宫博物院”的深刻内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立志“弘文化,传精神,立自信”“担当责任,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实践活动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完美结合。


(1)故宫成为“网红”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火起来”。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走进故宫,感受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3)有专家建议,让故宫从“超级网红”走向“有故事的智者”,文创产品应做到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真正融合。请你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