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开园迎接中外游客。各种中西融合,在原汁原味的迪士尼故事中加入了中国表情,处处可见中国元素。正如其总裁所说,,我们不仅是在中国建迪士尼乐园,而且是建设中国的迪士尼乐园。”
国内文化产业经营者和学者认为,迪士尼核心的优势是“具备讲故事的能力”。迪士尼的电影故事有着极大的“魔法力”,融入游乐设施中,创造出适合家庭的娱乐体验,重温故事的情节,重享故事的欢乐。“那里天天像过节,孩子们很快乐”。而国内一些主题乐园有游乐无主题,有感官刺激无情感沟通,自然不会吸引游客。
相对于国内主题公园单一的“门票经济”,而迪士尼是全产业链经营。迪士尼乐园的门票收入刚够平衡运营成本,真正赚钱的地方是酒店、服饰以及饮料等衍生品,能占据收入的半壁江山。
(1)上海迪士尼在家门口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产业发展课。结合材料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能从上海迪士尼乐园中获得哪些有益借鉴。
(2)结合材料和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上海迪士尼乐园获得成功的原因。
2016-11-26更新 | 4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政治试卷
2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历史遗迹、文艺汇演、民俗宗教、主题公园……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态日渐崛起,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融合态势。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扩展了旅游的方式。
材料二:2015年9月,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 南京。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义。
(2)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2016-11-2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西上饶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试卷
3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T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但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发展的困境。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已经走出了三大步。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并陆续将成规模但污染较大的企业迁出市中心区,以改善城市环境,造福家乡人民;第二,通过对迁建企业的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借机完成了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在异地逐步建成更先进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企业。第三,针对境内有几个堪称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的传统工业企业的优势,保留并改造具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的老厂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几个以博物馆展示、文化创意、工业旅游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材料二 在T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中,对老厂房和旧仓库的利用存在两个方面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种生活记忆。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丈脉的一部分,它们往往承载着老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在对其改造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时,要“修旧如旧”,使之成为凝固的“文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靠创意和知识元素,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要引入现代元素“修旧如新”,开辟新的途径、新的空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结合材料一,说明T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步走”是如何体现从实际出发的。
(2)你赞成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阐明理由。
(3)请为T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两点建议。
2016-11-26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江西“赣中南五校”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卷

4 . 在央视首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2)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理由。
(3)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为了更好地宣传宪法精神,请你写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2016-11-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西师大附中等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政治试卷
13-14高二·安徽宿州·期中
6 .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烙印着时代与民族特色的、既具有古风古貌又有本土特质的古村落古建筑,由于“保护性”开发遭到破坏而导致衰落甚至消失。专家指出,传统民居等古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隐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怎样才能“让古建筑背后那些所隐藏的故事”“一直说下去”。
2016-11-26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吉安市白鹭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12-13高二·重庆万州·阶段练习
7 .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6年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00万跃升到目前的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2016-11-26更新 | 7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