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春节《唐宫夜宴》火爆全网,到后续的《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以及《重阳奇妙游》,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在持续创新中频频“妙”出圈。

“奇妙游”系列节目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讲出了一个又一个非常精彩的中国故事。其一帧一画,展现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拿出来都是满满的自豪感;“奇妙游”系列除了努力找寻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共情点、共鸣点外,还运用5G+AR等先进技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融在一起,古新结合、虚实结合。总之,河南卫视正是突破了传统晚会的艺术形式,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前沿科技创新交融,才得以打造出一个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妙”出圈的节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频频“妙”出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结构和文化模式被忽视,如今传统村落数量锐减,不足3000个。

各级政府认识到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开始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但是仍存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利用不足,部分地区对做好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创新之举不多,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自觉性不够,存在“死保死守,保而不用”的现象:部分地区的珍贵文物没有得到有效展示,博物馆策展布展能力较弱;有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得到及时发掘整理和合理利用,有些项目展示也还局限于节庆、会展活动,深度开发利用不够;部分地区优秀传统戏剧面临失传危险,剧本创作和演出与新时期要求不对接;部分地区传统文化元素挖掘不够,无法有效地和文化产业对接等。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运用好传统文化资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慧的决策】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笔下的赣州涝灾频发,但宋朝以后,赣州这座城市不仅没有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而且这"不涝"秘密跨越了近千年之久。

北宋年间,刘彝在赣州任知州,目睹洪涝灾害给百姓带来巨大损失。经过反复勘察,刘彝发现了赣州城区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特征,因此设立排水分界线,采用分区排水原则,修建两条排水主干道,因为两条沟渠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称为福寿沟。“福沟排城东南之水。寿沟排城西北之水”。“福”沟与“寿”沟纵横纡曲、井然有序,分别将水收集排放到章江与贾江,形成了赣州排水防洪系统中的主要通道。在此基础上,刘彝又将城内星罗棋布的水塘与水沟连接,形成了利于储藏、有防洪功能的可调节系统。

2019年,赣州市建立了以福寿沟为主题的博物馆,展示了治水利民、兴水强国的利民精神,真实还原了“通、集、运、滤、蓄、排”地下排水系统运作的全流程,也解开了赣州这座城市“千年不涝”的秘密。

【“留白”的境界】

江西赣州的福寿沟,正是“留白”艺术的生动体现,虽历经千年,却仍为今天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

“留白”原指中国山水绘画中的一种手法,讲究着墨疏淡,以“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作品中“留白”手法的运用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城市规划上的“留白”则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越来越密集,城市之间的空隙越来越小,不仅影响了生活的空间,还导致环境污染的出现。城市“留白”,似乎牺牲了部分商业利益,但却会让市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关乎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道。


(1)有观点认为,为了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不应只被陈列,精神应被世代传承。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福寿沟排水系统是如何成就赣州这座城市“千年不涝”的。
(3)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城市规划为何要坚持“留白”。
2023-06-23更新 | 36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4 .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文化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手段,然而其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法与现代医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关于中医,人们还存在一些争论。有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没有可靠的现代科学依据;有人认为,中医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科学性;也有人认为中医虽然存在缺陷,但仍有其科学的一面。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医药文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高中开展“笔触抒怀、漫谈文化”主题活动,利用课前五分钟,请学生进行展示。本期主题材料如下:

中国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从深邃的历史走来,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凝结着华夏儿女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春节拜年,是人伦秩序的文化体现:清明祭祖,是慎终追远的情感表达;端午竞渡,是对先贤的敬仰与追思;中秋赏月,是与家人团聚的期盼;重阳赏菊,是尊老敬老的孝文化体现……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以“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为主题,任选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自拟题目,写一篇150-200字的发言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近年来,中国戏曲正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走向全世界。

昆曲又称昆腔,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多年。昆曲在历史中以其较高艺术和审美价值,引领着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涌现了包括汤显祖的《壮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内的很多脸炙人口的名剧。同时,昆曲为众多剧种的发展提供了养分,对民间百姓生活影响颜深,被称为“百戏之师”“百戏之祖”。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动荡、战事频繁,昆曲几近消亡;到了现代,昆曲又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逐渐与时代脱节。现在,我国势力推动昆曲重新焕发生机:针对昆曲脱离时代的问题,要求昆曲创作者主动出击,“放下架子”走入市场,走进群众:督促昆曲创新发展,创作更多的原创剧目,以更为新颖的面出现在舞台上。慢慢地,昆曲的受众越来越多,渐渐有了市场……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与时代脱节的昆曲我们为什么要推动其重新焕发生机。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有关哲学原理,分析昆曲从衰落到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
2022-08-03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最为质朴古老的理想之一。古代思想家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世界,是人们最为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几千年来,我国传统士大夫始终强调不与民争利,主张“藏富于民”。这种以保养生民、促进民生、藏富于民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对历朝君主和广大民众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广大民众对共同富裕的企盼和追求贯通古今,党和国家始终把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的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开辟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共同富裕思想为什么能够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

8 . 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烧烤频频“出圈”

材料一 早在明清时期,烤肉、烤鱼等食品就是淄博地区流行的日常小吃。淄博烧烤将山东卷大饼、围炉煮茶和撸串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有着很强烈的仪式感和场景感,贴合了年轻消费者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追求,显示了淄博烧烤的独特魅力。

材料二 淄博烧烤爆红后,当地政府迅速反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效应,借助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向全国大力推介:从开通“烧烤专列”、新增21条烧烤公交专线,到3天修好一条路、20天新建一座烧烤城:从规范商户行为、惩处违法乱象,到增派安全巡逻、景区免费开放;积极倡议志愿者走上街头帮助引导游客、烧烤店主诚信经营……淄博市政府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细致服务,使淄博烧烤成为一场以美食为媒介的“温暖奔赴”。2023年“五一”假期淄博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000%,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赴淄赶烤”。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淄博烧烤显示独特魅力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淄博市政府是如何助力淄博烧烤“出圈”的。
2023-06-22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孝道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应该是以“爱”为核心,以平等、民主、互爱为主要特征,以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主要内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
2020-12-15更新 | 103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学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近年来,戏曲界出现了“有的演出水袖没了,脸也不描了;有的京剧现代戏舞台上出现飞机尾巴和发动机轰鸣声”等现象,这些现象让不少戏曲界的专家感到担忧。有专家指出,戏曲有严谨规整的规范与样态,传统戏曲的文化根性、灵魂,是我们要坚持守护的:京剧具有大写意的特点,演员用表演来展示环境、时空和人物内心,太写实的艺术形式并不适合京刷表演。

古老的戏曲如何再度焕发青春活力是当代戏曲人孜孜以求的课题。越来越多的戏曲作品配以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以及现代舞台、灯光、美术、布景、技术等,跳出对社会伦理道德善恶评判的窠臼,将关注点伸向了人性和灵魂,贴合时代对传统戏曲进行演绎和解读,让当代人感受经典与时代的艺术共振,在观众中引发传统戏曲热。

2020年10月,习近平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传统戏曲薪火相传必须兼顾传统与创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传统戏曲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3)某校拟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这活动提两条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