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庆祝这个日子,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历牛年大年初一,《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它凭借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国内外迅速引发对中华文化的现象级传播。

节目聚焦中华典籍中《尚书》《论语》《孙子兵法》《辞》《史记》等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突出戏剧化结构、影视化表达,从适合电视呈现的诉求出发,综合运用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技术手段,完成戏剧表演在电视节目中的电影级呈现。主创团队前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酝酿、打磨,对典籍进行通俗化、生动化、艺术化的“电视转码”,把古籍变成观众可感知且可共情的作品,第一期节目《尚书》共咨询了65位相关专家,查询了68本相关书籍和上千篇论文,整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剧本前后修改了53个版本,将专业精神体现在了每一个细节。


《典籍里的中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场疫情,让中国人迅速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如今也正在改变我们关于吃饭的风俗习惯。

共食还是分餐?这是一个问题。有人觉得,中国人天性爱热闹,围桌共食是中国上千年的传统习俗,我们中国人向来重视家庭,讲究亲情,一家老少围桌而坐,举箸共食,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也有人认为,共食是一种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放弃;分餐确实能够降低(不能完全避免)某些疾病的传播风险,是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标配。

但人们习惯的共食与分餐制并不绝对矛盾,我们可以用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的方式来共食。公共餐具的使用是一种两全其美的策略,这种技术上的选择既保留了以共食的形式建构出参与者“共同体认同感”的饮食文化功能,又能避免个体之间的交叉传染。


“公共餐具的使用是一种两全其美的策略”,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旗帜,是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承载着中国民主、富强、公正、和谐、自由的最基本价值观,承载着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让梦想照耀中国,闪亮世界。

材料二   某校高三学生积极开展了“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主题系列活动,有主题班会、歌咏比赛、办板报、发微博,对外国友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社区做志愿者服务等,表达爱国热情,用实际行动推动梦想的实现。


(1)从民族精神的角度看,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中国梦?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影响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该校学生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
2021-04-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历史上,运河在物资运输、文化交流、中外交往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沿线城市和大量村镇、聚落,随着运河的开凿、兴衰而发展、变迁。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活态遗产,文化资源富集。目前共有27段河道与58处遗产点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分布于2个直辖市、6个省和25个地级市。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潮州、汕头等地,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企业等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保护情况。

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广济桥、广济门和广济楼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强调,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彰显城市特色,增强文化旅游内涵。同时,要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侨批”是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侨乡,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潮汕地区应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潮汕文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震撼的战争场面、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跨过鸭绿江》自开播以来就掀起了追剧热潮。该剧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真实历史创作而成。为了给观众呈现震撼、真实的战争视觉,该剧汲取了上百部电视剧烟火效果经验,通过特技模型拍摄加电脑特技,高难度完成了40多个大型爆炸场面。不少观众感叹"隔着屏幕都能感觉炮火扑面而来"。同时借鉴了纪录片样式,以传记体例讴歌了伟人英雄,在继承《抗美援朝》等优秀战争题材电视剧经验基础上,突出展现了这场战争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前,一些外部反对势力试图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该剧反映了不向侵略-者屈服谋得苟安,不向外部势力低头寻求同情,抗争到底,拼斗到底的精神,符合当下国人的价值追求。


(1)有人认为,该剧的成功得益于特技带来的视觉震撼。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2)某校拟举办以"致敬英雄,学习英雄"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为本次比赛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字数不超过20字)。
2021-03-05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_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首次在“云端”举办。“云上文博会”11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设立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展示展销专区,重点展示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转化利用成果,突出非遗技艺的活态呈现和传承。

水族马尾绣、苗绣、宋锦、雕漆、蜡染……80多项非遗技艺在现代物品上焕发新彩,设计的赋能功不可没。陕西国家级非遗剪纸技艺将“龙凤呈祥”的中国传统元素以剪纸形式呈现在皮包上,让普通箱包成为文化传播载体,让从前只适合节庆婚礼场合的元素受到当代年轻人喜爱。观众在线上看到的VR展馆全景还原了线下展厅,展示了登上过国际舞台的非遗箱包等。通过传播载体和技术创新,这些非遗转化成果在国际上大受欢迎。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知识,分析“云上文博会”是如何助力非遗从深山走向世界的。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数据时代,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科学精神贯穿于抗击疫情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以科学研究助力疫情防控,加强病毒溯源和病源学检测分析,加快治疗药品和疫苗研发,深化对病情特征与治疗方法的科学认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科学治理遏制疫情蔓延,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根据不同群体、行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发挥科技在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前沿科技,在疫情科普宣传、政策发布智慧监测等环节助力。围绕“防疫病、防恐慌”,积极开展应急科普,用事实、用科学说话,科学分析疫情形势、抗疫指导和心理疏导,有效增强了整个社会防控疫情的意识和能力。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全程参与,亮点突出,作用独特。

“大疫出良药。”这次疫情虽然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但身赴一线的中医专家们通力合作“边救治、边总结、边完善”,从老药里筛选出有效药物,并研制了几个新药新方,形成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寰、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些药在此次抗“疫”中功效显著,如清肺排毒汤,是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汤6天后,通过肺部影像学对比显示,93%的患者肺部病灶显示不同程度缩小和吸收,在阻止轻症、普通型转为重症、危重症方面,降低病死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疫情防控中“三药三方”显著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新技术的“加持”’如全自动煎药机、空中药房、远程诊疔、大数据分析等。

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1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中医药的疗效引起国际社会关注,部分中药出现脱销现象,海外市场对中药的需求也成增长态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科学精神在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三药三方”的研制及推广对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微纪录片这一诞生于新媒体和短视频时代的新型表达和传播方式,越来越成为各大媒体和商业平台偏爱的时髦“语言”。从养胃的美食到养眼的国宝,从感人的抗疫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从平凡的剃头匠到伟大的人民英雄等,它们以小切口、短时长,记录真实、探索未知,呈现自然、关照社会,在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时代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12年每集6分钟的《故宫100》艺术再现,到2017年每集5分钟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横空出世,再到2020年一段3分多钟的《丁真的世界》国人热捧等,它们以内容更简洁精微、更有针对性和趣味性,迅速吸引了生活节奏加快的广大网民的眼球并获得良好口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微纪录片获得良好口碑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