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漕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历史沿革的写照。

西塘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长中的西塘确立了“保护古镇、开发新城”的思路,创新设计了融古典和现代艺术于一体的新式建筑,在古今对接中维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专家们研究江南水乡风貌的基地;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风情的净地;游客们领略江南水乡风景的胜地;原住民们发家致富的福地。西塘古镇以特有的文化气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西塘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西塘古镇是如何做到在时代变迁中保持着“古典的,也是现代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0-年5月22日,云南省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倡议书呼吁;“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每个人付诸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重新暂定于2021年下半年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生物多样性又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内容。“生物多样性”不再只是一个环保概念,而是涉及自然与文化多层面的生命共同体,旨在倡导全球通力合作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材料二   近年来,丽江市的玉湖村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村里的古建筑群及周边环境进行保护修缮,最大限度保护纳西族古村落原始自然风貌和山水田园风光;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排污管网、环村公路、生态马场、停车场等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传统手工艺、纳西特色小吃、乡村音乐植入村民院落,实现一个院落一个主题;开展骑马体验、马术表演等特色马经济和国际旅拍、自然博物研学、雪山野营等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殊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玉湖村的文化意义。
(3)近日,COP15执委会决定开展主题宣传口号征集活动。请你围绕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两条宣传口号。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8字以内。
2021-09-23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1年7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尊崇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是大禹卓绝的作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是孔子的文明观;“对国家尽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不变的信念;“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习仲勋对儿子习近平的期许。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早已告诉了我们孝与国的关系。从传统“孝”文化到当今的爱国情怀,是“孝”文化的升华。不忘传统、敢于创新,推动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孝道文化的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3月以来“三星堆”一词一直在微博热搜疯狂刷屏,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国人关注、参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和保护中。在这些不凡的古物中,不仅惊叹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也意识到文化的繁荣发展带来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不仅要回望厚重绚丽的灿烂文化,领会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也需要仔细思考在新的时代中如何以更好的姿态走好文化自信之路。作为青年人,要从内心深处认同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理念,挖掘出古代文化中的新时代价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述写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也同样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引以为豪因而自信的又一精神力量源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有人说“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就足以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请结合文化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29日,湖北省公布了首批革命文物目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1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810件(套)。这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的具体行动。这些革命文物是红色历史的重要见证,是湖北省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革命文物走进大众生活,惠及更多民众,与时代相融合,真正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才更加有价值和活力。为此,湖北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联合党史文献研究部门,充分研究与挖掘革命文物价值,尽可能重现革命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利用3D、悬浮、幻影成像、人机互动等技术,把沉甸甸的革命历史转化成有互动易感受的场景,拉近与革命文物的距离,让观众“秒回”那段革命岁月;通过开发革命文物IP,推出影视剧、网上展览馆、革命文物主题游等活动,让更多红色元素进入人们的生活;把瞻仰革命文物、聆听革命事迹、重温红色书信等内容打造成一掌生动的党史课,以历史关照现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感悟信仰力量、使命担当,转化为工作动力,切实为民办实事,为事业发展开新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湖北省是如何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的。
2021-08-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之后,河南卫视播出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再次凭借中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创意而刷屏。

该节目创新采用了“网剧+网综”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视角,拉出4条交错的故事线,讲述《唐宫夜宴》前传故事。其中,惊艳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祈》,精彩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让不少并不喜欢舞蹈的观众直呼“爱了”,更有网友惊叹“我是看到神仙了吗?”《唐宫夜实》和《洛神水赋》背后所依托的,是我国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者们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崭新的展现手法去唤醒传统文化沉睡的魅力,置身于观众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节目好看,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圈粉”《端午奇炒游》导演陈佳说道:“节目在8地取景,7个组跟拍,团队扎根于河南深厚的文化,结合了端午的传统习俗再进行创作,出圈是文化自信的魅力。”人民日报点评道:节目用心,观众自然走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有不断“出圈”的精品,才有沛然不可遏抑的文化自信。


《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7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古老工艺、技艺,更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文化遗产传播的质感和温度。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取得重大进展,从最初单纯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推广,到民间传承人自发宣传,再到学界、媒体重视;传播渠道也更加多种多样,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听得见”“带得走”“学得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使之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产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知识,说明如何更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化保护”。

在故宫,有这么一群80后的年轻人,他们上得了屋顶、下得了库房,修得了文物、办得好展览,做得了研究、跟得上时代。他们与故宫对话,静护朝夕,陪伴四季。他们中,有的从事文物修复,有的在平淡无奇的文物保护中找到意义,有的从宫殿修缮到考古研究,有的通过创新策划新媒体产品把故宫有趣、有温度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都有着年轻一代的选择、坚持和担当。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博物馆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博物馆,优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加深观众与文物的互动,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要守正创新,塑形铸魂,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文物所处的历史阶段的故事,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让文物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以高质量的供给增加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2021-07-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A卷)

9 . 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呼唤着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而中国,始终是引领者。中华文明蕴含着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生态智慧,能为当下的环境治理提供理性指导和现实借鉴。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序卦》顺天时,量地利。

《齐民要术》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

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国际社会要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中华文明中的生态智慧蕴含的时代价值。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应如何聚力共建美丽世界?
2021-07-1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华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根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以典籍为媒、薪火相传、接续前行。央视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述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节目深度挖掘蕴含在典籍中的久远、深沉、厚重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诠释了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在呈现方式上,该节目没有重复传统的文化访谈形式,而是将戏剧美学融入电视创作,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制作模式,精准找到能让古人和当代人内心贴近的共振点,拉近了现代人和经典的心理距离,让经典不再“高冷”,让“典籍活起来”。《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节目于2021年春节假期推出后,迅速引发广泛传播,成为现象级产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载体的知识,说明优秀典籍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知识,说明央视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是如何让“典籍活起来”的。
2021-06-21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