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悠久为“老”,文脉传承成“字”,经久不衰称“号”。老字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老字号品牌与品质紧密相连,这份品质又与“工匠精神”紧密相连。近年来,一些老字号因失去对品质、品牌、工匠精神的传承而“翻车”。如何重新焕发老字号的生命力,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成为了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两位网友的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就如何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亚运会和成都大运会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用“潮”的澎湃向上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闭幕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传达“攀花赠友”的隽永情谊与和合共生的美好愿景。在成都大学生运动会运动员联欢会上,从《千里江山图》得到启发的舞剧《只此青绿》,以东方美学的经典色彩铺展出如诗如画的中国山水气象,令观众陶醉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不是唯古是从,创新也不是无本之木。活用技术,也要深研艺术;创新为本,也要不忘根本。要让浩瀚典籍里的美文佳篇、博物馆里的文物精品、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存,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大众中“火起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

(1)传承不是唯古是从,创新也不是无本之木。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的知识,分析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大众中“火起来”。
(3)假如你所在的城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为该活动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4-05-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科试卷-高中政治

3 . 思想凝聚力量,旗帜昭示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广袤中国大地和悠久中华民族历史,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对文化建设各个领域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举旗定向。

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什么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举旗定向。
2024-04-01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4 . 不忘本来,方有未来。


中华民族连续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史,也是一部汉字发展史。而汉字的产生及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走进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被称为“文字之家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向人们讲述着中国文字艺术的博大精深。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和远古刻画符号,到激光照排技术及中华民族文字信息化;从“一片甲骨惊天下”到“字里乾坤”……这里资料详实、布局严谨,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呈现一场汉字文化的盛宴。

中国文字博物馆展览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同时反映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沐浴在阳光下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熠熠生辉,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至沓来,自开馆至今,中国文字博物馆共接待参观者2000万人次,提供讲解10万余场次,已成为深受国人追捧的的一张文化名片。


根据材料,结合“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中国文字博物馆“深受国人追捧”的内在动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9日上午,"北京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科研与实验基地"挂牌。北京是木结构古建筑保存数量最多、等级最高、样式最全的城市,拥有众多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专家。近年来,北京市全面展开木结构古建筑保护工程,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为木结构古建筑保护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是,各地的古建筑不同程度面临着年久失修、自然损坏、人为破坏等诸多危险因素,古建筑保护缺乏符合实际和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古建筑保护立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立法不仅要明确保护责任人的职责和罚则,更要明确广大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明确破坏古建筑的处罚规定。古建筑保护立法可促进全民保护意识的提升,让每一个公民都对历史文化心存敬畏,切实肩负起保护古建筑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同时,古建筑保护,既要利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又要利用现代科技,让古建筑实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长久地"活"在人民中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
(2)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上述保护古建筑措施的正确性。
(3)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而对传统建筑被破坏的状况,请你列举出保护国家古建筑的两点合理化建议。
2023-05-19更新 | 601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质量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6 .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黄河文化绵延赓续,历久弥新,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怀、价值理念,凝聚着中国人民坚韧的民族品格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沿岸各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严格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注重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联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坚持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推动黄河生态保护、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说明我国黄河生态保护措施的科学性。
(2)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2023-05-13更新 | 47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习、理解和把握好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他说:“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材料二   中华儿女虽然生活地域不同,语言、生活习惯存在差异,但独特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规范,始终都是连接炎黄子孙的心灵纽带和情感纽带。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56个民族携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促进心灵契合,当我们在文化传承上走到一起时,中国的软实力自然会更加强大。当今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世界发展困难重重、国际关系纷繁复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和“以和邦国”“四海之内皆兄弟”“远亲不如近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虽大,好战必亡”等思想理念必将为中国和世界的繁荣稳定提供更多有益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如何在树立“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打开工作局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一辈,责无旁贷!请你就如何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5-01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8 . 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

北京崇雍大街位于天坛、地坛之间,是一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老街,串联起国子监、雍和宫等文物保护单位,是彰显北京古都风韵,最能代表北京老城文化特色的一条街道。

2018年以前,许多商户私自改造的门脸,密布的变电箱、电线杆,拥挤的人行道、车道,与古城文化不和谐,让这条大街变了味儿。

从2018年到2021年,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团队修复了这条4.7公里的长街。在改造之初,制定公众参与计划,鼓励商户和百姓积极参与,征求和采纳合理的建议。在修缮过程中,坚持“绣花”功夫,摒弃过去“刷墙”、“画缝”、“贴瓷砖”等方式,传承传统的营造工艺,通过“真砖实砌”的方法来展现真实的传统风貌,许多老建筑、老牌匾、老物件得到了保留。

改造后的崇雍大街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充分保护了历史风貌,让人们重新找回了“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老北京味道。崇雍大街的“变身”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改造,而是再一次寻找历史的历程。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说明崇雍大街的“变身”是如何让人们更好感受到老北京文化味道的。
2023-03-29更新 | 4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9 .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遵循天人合一之道,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智慧,创造了稻鱼、梯田、草原游牧等类型丰富的农业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福建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7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中国以19项位居各国之首。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传统一般意义上的“静态式”“博物馆式”保护不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内核是“活态保护”,也就是在农业文化遗产产生与存在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在农民生产与生活状态中进行整体性、适应性及动态性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发展农遗产业是健骨塑形,留住农遗文化则是存根铸魂。党的二十大吹响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乡村振兴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发展机遇,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加强,部门间缺乏协同性,缺少有针对性、多学科融合的团队支持,品牌建设投入及相应宣传重视不够,未真正将农业与生态、文旅融合起来……我们将补齐短板,擦亮品牌,让中华田园智慧光耀全球。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请你以“农业文化遗产:守望智慧之光”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滚滚独龙江畔,从事非遗传承工作的云南省黄山县独龙族手工艺协会会长曾剑君,因诸多媒体报道、转发了他恢复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的事迹,一下子成了“名人”。在当地民族宗教及文化旅游管理部门支持下,曾剑君带着20多位独龙族群众,以天然植物为染料,成功恢复了红、黄、绿等6种颜色的纯天然染布法,“独龙族传统染织技艺保护项目取得进展,这意味着失传70余年的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

在近年大力推进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曾剑君被派往大理等地学习非遗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经验。他在云南大理周城,受靛蓝扎染启发,想尝试恢复老军人讲过的独龙族植物染。曾剑君踏遍全乡6个行政村,寻访了八九位老人,从他们口中得知传统独龙染的彩线是用水冬瓜皮、核桃皮等染成的。他向县里申请非遗资全支持,将材料进行煮制、踪晒,并反复试验,成功找到了染制红色、黑色、蓝色、绿色、黄色、茶色织物的染料。如今,用这些植物染料不仅可以作出传统独龙毽,还可以染衣料、手帕、丝巾等。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分析曾剑君是如何让失传70余年的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的。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的历程。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预写一篇短评。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3-03-10更新 | 47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治预测卷(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