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墨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思想学派,其创立者为墨子。墨家学派针对当时不利于人民和社会发展的时弊,提出了“兴利除弊”十大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虽未实现,但无疑具有进步意义。比如,墨家提出了“兼爱”的和谐平等观、“非攻”的和平共处观、“尚贤使能”的社会政治观、“节用”“节葬”的崇尚节检观以及积极防御的军事观等。在当今时代,多家学派的这些主张对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


(1)联系材料,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角度,说明应如何让墨家思想在当今时代发挥积极作用。
(2)某班举行学习墨家思想的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拟定两条标语。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

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领袖人物的人文情怀和普罗大众的价值追求同声相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泼,内容与形式未必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的魅力。“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魅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继“感动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体坛风云人物”之后全新策划推出的一项大型文化人物评选活动。2017年12月15日第六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用文物沟通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陈建中、在南非为传播中华文化奔走的女英豪陈玉玲、首位获得“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称号的华人左贞观、用中国音乐与世界对话的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等10人获个人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融进去”的国家品牌“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获集体奖。在比利时传播中华文化、创刊“今日中国”杂志的姐妹丽娜与安娜和领导建立全球第一个孔子学院的美国人丹·牟德获特别贡献奖。获奖者来自世界五大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领域,每一位都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

材料二乡村文化兴盛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A村在发展乡村文化中,坚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中去,以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打造一个有着村民自己“乡村魂”的特色文化品牌,开发独具创意的旅游产品,并通过媒体、网络进行传播,提高本村知名度,从而使乡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开展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和文化创新的知识总结A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火了。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直播行业用户规模达到4.22亿人,网民渗透率达到48.9%。相比文字、图片、传统视频,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从明星、网红直播发展至今,不少普通市民也加入了网络直播大军。某知名大学的老教授通过直播平台讲授微积分,吸引了万人同时上课。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昆曲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通过网络直播,让“高大上”的文化活起来;农业生产、教育课堂、国粹艺术等“正能量”内容纷纷走进直播间,为网络直播带来新内容、新活力。直播为各种“民间高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更多网民表达自我和休闲娱乐的新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知识,分析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3日起,《国家宝藏》首次将博物馆拉进了综艺舞台,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符合年轻人审美。以往的文化类节目,多数都以演播室录制的形式为主,节目形式比较单一,尽可能多维度地讲述每件国宝背后的故事。节目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与九大国家级博物馆精诚合作,选择了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内的27件入围国宝,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了起来”。
《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说,这个节目初衷,就是讲述一个个博物馆里、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所有的信息与感受,都将通过丰富多元的视听手段、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传达给每一位电视观众。《国家宝藏》将是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成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电视台的扛鼎之作。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喊话网友:“希望大家像我一样喜欢《国家宝藏》。”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积极响应。
(1)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宝藏》创作和播出的文化意义?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成功的原因。
(3)故宫“网红”院长喊话网友:“希望大家像我一样喜欢《国家宝藏》。”你将怎样积极响应?(至少讲出两点)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17年岁末,央视隆重推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央视文化系列品牌再添新力。
首期展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传奇”与一个“今生故事”。“前世传奇计通过舞台戏剧演绎一段基于大量史料合理联想的故事,让观众可以在生动活泼的感受中,触摸一件件国宝的历史温度。在“争生故事”部分,节目多角度选取和国宝产生当下命运关联的现代人物或事件,比如通过现代技术还原“越王勾践剑”当年的模样。
经典需要传承,也要适时发展。用“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对应对接的表达方式,娓娓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正是创作者在传承中的手法创新。
“经典需要传承,也要适时发展”,请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是如何实现经典的继承与发展的。
7 . 某市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文化营养。

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角度,谈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如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

9 . 材料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年终岁末,人们都张罗着过年:吃团圆饭,放鞭炮……这勾起人们多少美好的记忆。而如今,年味儿却越来越淡:本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却有人外出旅游;本想放鞭炮除旧迎新,有关部门却颁布了“禁放令”。为弘扬春节文化,各级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除夕纳入春节假期,改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为限放;加大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投入,并向市民提供免费的基本服务;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人才的培养,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猜灯谜、闹元宵等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年味变淡这一现象。
10 . 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
(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遍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3)端午节即将到来,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